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全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重点从补短板、扬长项、夯基础、强作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各项教育工作。(一)补短板,抬高发展底部。强化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精神,使政治意识、政...
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全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重点从补短板、扬长项、夯基础、强作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一)补短板,抬高发展底部。强化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精神,使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系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在高校,重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强化专业课育人责任和功能,建立并落实教师每月政治理论学习和研讨制度,完善干部教师经常性进学生公寓和寝室制度,深入开展“双百双进”“百校联百镇”等活动,组织师生多形式走向社会、亲近民众、认知国情。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切实加强美育教育、劳动及实践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齐开好德育、艺术、体育课程,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和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建好校园时政宣传栏,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认知能力、家国情怀、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加强大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监测通报工作,试点开展中小学艺术素养监测。改善家校互动和合作机制,加强家校委员会建设,用心办好家长学校,完善教师家访制度。
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推动学前教育上等级,切实巩固消除无证幼儿园成果,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提高到90%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5%以上,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抓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严把“标准”关。认真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一方面把确需保留的学校下功夫办好,另一方面在妥善解决学生吃住行困难的前提下,有序调整生源难以为继的学校和教学点,确保所有的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推进高中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办学。督促和支持11个基础教育重点县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第4轮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进一步提高15年教育质量。推动各地各学校聚焦课程、教材、课堂和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和个性化教育,基本实现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全覆盖。坚持不懈地强力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严格落实取消小学低年段区域性“统测”,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降低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等规定。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坚决纠正作业过多、过难以及需要家长代做作业等现象。着手整治“阴阳课表”等问题。
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探索推进“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工作力度,支持建设“校企合作共同体”、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以及共建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各地职业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双证融通、两考合一”试点。扩大和加强社会培训。继续开展中高职衔接、中职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试点,完善“3+2”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适当扩大四年制本科职业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范围。
积极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加强重点高校建设,制订评估考核办法。全面启动本科院校的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的“名校名师名专业”建设。积极推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高校建设,发挥示范建设院校的引导作用。促进独立学院加快规范设置,启动省级先期评估验收,并参照民办高校落实扶持政策。推动高校全面加强教学管理,把从严管理和关心帮助贯穿始终,打好加强教学组合拳,切实做好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查诊断、校(院)长教学述职、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和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等工作。强化高校服务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和我省“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以及7大万亿产业等重大举措的意识和责任,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落实各项鼓励高校和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政策,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着眼于引导和促进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按照综合性、多科性和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的二维结构思路,探索开展对高校的分类管理。
加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各类教育相互衔接贯通的平台和制度建设。深化成人(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化培训机构参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完善自考制度,依托电大系统加快建设学分银行,促进形成不同类型教育成果登记、认同、转化制度。推动发展老年人教育,鼓励各类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多形式开展老年教育。
(二)扬长项,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深化以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做实做深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开发开设的关联性、系统性,鼓励与高校合作建设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共建创新实验室,推广建设学科教室,全面落实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和选修课分类走班教学,完善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优化学生管理机制。推进中职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在中职学校进一步健全学生选课程、选专业、选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机制,着力提升核心课程水平,丰富优化选修课程,启动进行文化课程及教材改革,强化做中学、学中做,深度推行理实一体教育。推动普高、职高加强合作,互相开放共享课程及资源。在义务教育学校按学生认知特点,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小学侧重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初中侧重品格和学习能力。组织幼儿园开发建设游戏课程,推广生动多样的游戏型教育。以课程改革带动和促进中小学课堂改革和评价、管理、机构设置等各方面的改革。
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入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堂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优化课程结构,推广小班分层,完善教学形态,增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健全学分制度、休学制度和学业考核制度,扩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创业实践的选择机会和空间。在各个高校全面建立创业学院,选择若干高校进行“2+1”“3+1”“4+2”创业人才培养试点,把创业学院当作改革特区,积极探索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形式。
有序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进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解读和工作宣传,努力打消各类疑虑,把各方面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试点方案上来,确保改革试点顺利实施。认真统筹组织好高考、选考、学考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三位一体”招生,创造条件扩大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规模和参与院校数量。引导高中学校切实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办学条件,围绕深化素质教育,统筹课程开设和教学安排,坚决防止和制止“强制分类”、抢赶进度、组织“考试会战”等偏离改革试点方向、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违背学生选择意愿等现象的发生。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述、民主评定的要求,积极推动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高命题水平,规范特长生招生,落实优质高中按不低于50%的比例把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的要求。切实把小升初不进行文化考试和就近入学要求落实到位。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宜民则民,宜公则公,从规划和资源配置上为社会力量办学留出空间。引导民办学校把办学重点转到提升教育质量上来,努力向着有特色、高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需要的方向发展。完善购买服务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学前教育、老年教育,探索在公办高校二级学院多形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促进民办学校加强财务和资产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实行跨区域统筹招生与高中学校学考通过率相挂钩。会同工商部门研究加强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
扩大教育开放。启动“浙江国际化特色高校和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增加开放一批全外语、双语教学专业和课程群。发挥政府和学校奖学金作用,继续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招生质量,重点发展学历生教育。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培养标准、职业技术专业课程。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高校帮助我省“走出去”企业开展面向当地员工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认真办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扩大中小学“千校结好”覆盖面,丰富形式和内容。尝试建设境外教师培训基地,为开展各类教师境外培训创造良好条件。把握办学方向,完善监管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中外合作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