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应做好监测平台的整体规划,而不单是成立一个机构或部门,拉起一支队伍,划拨一些经费,搜集一些监测数据就结束了。
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应做好监测平台的整体规划,而不单是成立一个机构或部门,拉起一支队伍,划拨一些经费,搜集一些监测数据就结束了。
2007年,教育部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随后,各地纷纷效仿,成立了许多区域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一阵热闹之后,一些机构因对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几乎销声匿迹。事实上,相比于国家级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区域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应明确自身定位,才能有长久的发展,认清这一点十分重要。
用抽象的数据描述区域教育动态
上海学生第一次参加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就取得了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3项第一,第二次参加该项测试又取得了3项第一。上海的测试结果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让世界震惊。
国内很多地方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也受其鼓舞,跃跃欲试,想要借鉴PISA的经验,推动本地的区域性质量监测。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对PISA项目的一种误解,混淆了评估项目与教育质量监测两者的功能定位,是对监测功能的过度“神话”。
教育质量监测最基础的功能是获取全面、可靠、有效及有用的教育质量信息。这是全面掌握教育质量的根本前提,其监测内容应当包含教育质量的方方面面,而不仅限于评估项目所关注的范围。
教育质量监测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监测数据对教育质量进行精确、简洁和抽象的反映,能够让人们在第一时间明白当前教育质量的状态,而非评估活动那样需要对教育质量的好坏进行价值判断。
因而,监测从其本职功能而言,可以为区域教育质量采集到有效数据,对其现状进行抽象反映,也能为发现问题、改进教育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2007年,杭州市下城区依托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为国内较早成立的区级教育质量监测机构。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省、市、区、县也纷纷建立了区域性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这些专门机构有的与教育督导部门合署办公,有的与下城区一样设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还有的则作为教育行政机关内设部门来开展工作。
尽管形式有所不同,但目前多数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或多或少都与政府有所联系。实际上,从对教育质量监测的需求角度看,政府并非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唯一主体。区域内的学校、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都是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主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学校和第三方也可以成为监测主体
在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活动中,政府往往是主角。教育属于公共服务,政府作为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监督者,必然需要全盘掌握区域教育的质量状况,为其改进、调整和提升做好充分准备。由于政府在区域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掌握的资源,使得政府主导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会更加全面和可信。
学校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主体不可或缺。目前,学校在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活动中,往往是被监测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学校对教育质量监测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主体是重要趋势。促进第三方专业评估的发展是当前教育公共管理的大势所趋。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可以对区域教育质量的热点、难点进行独立、专业的监测,还能开展前瞻性的监测预警研究,对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现实需求决定了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学校自主、第三方积极参与的多元格局。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的从业者经常会感叹这项工作不好做:一方面觉得教育质量所牵涉的面可大可小,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觉得即使找到切入口,又因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难以开展相关的监测。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要抓住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牛鼻子”。根据监测的基本功能,设计符合区域特点和现实需求的监测指标,是获取有效、可靠的区域教育质量信息的关键抓手。
政府要根据区域社会发展对教育质量的需求,从办学水平、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效益等较为宏观的视角来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上海市所构建的“绿色指标”,全面呈现区县和学校在品德行为、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学习动力、学业负担等10个方面的指数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校则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需要,侧重从学科教学、学业成绩、学生行为等中观层面来构建指标体系。目前,已有一些学校开始探索,提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具备了学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雏形。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主要针对区域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难点以及技术性较强、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来设计指标,如一些监测机构开展的有关学生艺术素养的监测指标研究。
从指标设计到监测技术方案落地等重要环节都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可以联合政府、学校、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攻关、项目委托、独立承担等方式,保证监测的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与可靠性。
通过云平台解决监测重复问题
在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最容易碰到的一种情况是:由于不同监测主体的存在以及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准,造成监测工作的各自为政或是重复作业,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削弱了监测的效能。这反映出政府在监测平台的统一规划上缺乏细致考虑。
作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府,应做好监测平台的整体规划,而不单是成立一个机构或部门,拉起一支队伍,划拨一些经费,搜集一些监测数据就结束了。
在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的很多相关领域其实已经利用新技术推动了各类平台的建设。通过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国家和省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的集中建设以及国家、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的同步统一部署。
对于区域教育质量监测而言,在政府主导下可以尝试构建教育质量监测的区域云平台,同时在各级相关行政单位和学校部署教育质量监测的应用系统,形成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集中建设与分布式应用的格局,真正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平台化和体系化,最终保障监测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