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互联网+”,撬动教师教育深层次变革?如何搭建系统开放、资源可选、功能多元的教师教育研修平台?如何整合各地教师资源,让大家能够共享并参与“优课”建设?山东省借力“互联网+”,着力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教育研修体系。

  如何借助“ 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艺术修养等专题。“创课”是学员在第一阶段学习基础上,开展的自主创建课例活动。

  学员需要将“创课”生成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观评课工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与反思等资源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参与“晒课”活动。

  省工程办组织专家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等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开展自下而上的“评优”“推优”活动。同时,“众筹”生成的“优课”将纳入下一年度师训优质资源库循环利用。

  众筹式学习

  变“输血”为“造血”

  “产出”导向提升成果数量。全省以中小学全员参与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主线,实施“任务驱动”各阶段师训活动。突出了“目标导向”和“评价激励”,促使学员真实地参与过程、深刻地学习领悟,并将其学习成果应用于指导案例研究,优化和提升“创课”水平。这些“变输血为造血”的研修模式,推动师训网络资源增加。仅一个年度,全省“众筹”市级优课30383节、省级优课2000节、国家级优课739节,已形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建设机制。

  专家“示范”唤醒专业自觉。通过自愿申报方式,汇集一大批来自省市县三级“塔尖”的教师志愿者团队,与高校基础教育改革专家、教科研部门专家共同承担研修组长角色。他们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的跟进性指导,让一线教师有“获得感”。专家指导团队成员的“创课”及解读,让一线教师更服气。

  重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互联网+”教师发展工程重视精准推送和即时反馈,以主题整合网络和专家报告资源,形成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可选择性课程”改变了传统上仅仅拘泥于学科内部封闭研修现象。“专题工作坊”打破传统的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科内部研修活动,自然生成跨地域、跨学科、跨学段的专题式网络研修社区,能同时承载20余万人在线研修。

  (李红婷 作者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