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并非是万能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可能影响语文教学效果。
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并非是万能的,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可能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一个恰当的定位,做到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在朱自清散文《春》一文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边演示动画边播放音乐《春之声圆舞曲》,引入新课,三幅动画依次演示:(1)山坡上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山坡变绿了;(2)小河边柳树吐出了新芽,柳树渐渐被绿色包裹了;(3)乡村农家庭院周围桃花竞放,桃树被桃花遮住了。春满人间的动画,欢快无比的乐曲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高涨,赞美春天的情怀油然而生。第二环节,伴随课文音乐,观赏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逐一呈现,一幅幅直观、形象、动感的画面把大好春光活生生地体现了出来,一句句充满情感、如痴如醉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春”的天地,朱自清散文的那种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呈现抽象的知识,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体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参与信息交换、传递与处理的主体。充分运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从而促进和启发学生思考,一些教学的重难点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认识、理解,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作用,但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并非所有的语文课堂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更不应该用现代媒体代替语言文字本身和其他语文教学手段,教师应避免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味追求,忽视语文文字本身的张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文字本身的魅力,才使文学具有不朽的魅力。因此,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能用多媒体代替老师的读讲,影响师生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现,教师主导地位的凸显,是激发师生思想碰撞的最有力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才是最好的媒体。
二是不能本末倒置,用死板的程序控制课堂教学进程。教无定法,死板的程序,会导致课堂教学形式僵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应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不当运用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狭隘性,破坏文学作品本身的意境。在有些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想象,才能感受意境美。例如有的老师把全部解答过程输入课件中,上课像放电影,学生听课像看电影。长时间下来,就有许多学生养成了听课不动笔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会动笔,就如拿沙写字,时间一长或稍有风吹,沙就流失了,学到的知识也很容易被遗忘。同时,这样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