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该从清华身上学习的,也并非是它专业化、精英化的创客教育模式,而是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教育尝试精神。

  4月24日是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的日子。以学术庆生是清华历年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就在校庆当天,清华宣布,在全国率先推出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该专业面向清华本科生开设,学制为一年半,首批共招收90人,致力于培养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领域的“高级 ”,这的确是高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但就本质而言,它和过往的创客教育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其不过是提高了选拔学生的门槛,集合了众多利于创新创业的校内外资源,优化了创客教育的课程设置,从而将创客教育提升到精英化、专业化的层次罢了。

  而就清华本身来说,实施这样的精英化教育可谓“水到渠成”。一来,清华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创客教育氛围。二来,作为国内一流高校,清华不管是在师资配备、硬件设施,抑或是校外资源的挖掘上,其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都可以为这样的精英化创客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但对其他高校来讲,这样的模式却未必实用。一方面,当下很多高校开展的创客教育,其实一直都还停留在创业教育的模糊认知中,他们对学生的引导,更多时候都是带着“怎样解决就业问题”的功利目的去的,以至于诸多高校的创客教育最后都异化成了怎样教学生开公司、办企业,而不是引导他们怎样进行创新。这种教育氛围下,如果一味地对清华模式进行效仿,则很可能进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误区。

  而在另外的层面,“高级创客”又是“低级创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升华,如果前期的基础没有打牢,那么,要升华至高级,也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许有人会反驳,这样的“高级创客”教育和学校固有的教育基础本没多大的关系,只在于学校愿不愿实施、能不能实施的问题。这样的反驳看起来理由十足,但请不要忘了,“高级创客”的定位本身就不是针对普通学生的,如果招收进来的学生连最基础的创客理念都没有,他又怎能接受专业化的教育,打造出具有创意的实践产品?

  这样的论述并非是要否定清华的这一做法,而是为了说明它的这种模式在当下教育环境中不大可能被规模复制,但即便这样,对国内其他高校来说,其仍然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我们真正该从清华身上学习的,也并非是它专业化、精英化的创客教育模式,而是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教育尝试精神。比如:对于实力不同、资源各异的高校,究竟该怎样结合自身情况,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前提下,开创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的创客教育路线;而对于那些条件相对成熟的高校,又该怎样去升华当下的教育,并像清华这样做得有声有色,或许才是清华高级创客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