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如何管理培训机构?居住证制度实施后,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如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如何管理培训机构?居住证制度实施后,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如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评估报告提出,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目前存在“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并且存在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如何监管?

  王定华:禁止公办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任职,教育部对此有明确禁令;学校不认可补习证书,校外机构获得的任何证书,在入学时都没有效果。另外,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拟定了自律公约,教育部将推荐给更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中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再有,推进法治建设,对“黑”机构要联合相关部门予以取缔,合法机构要按照国家法律约束自身行为。

  问:随着居住证制度的实施,将会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带来一定冲击,教育行政部门将做哪些准备?

  王定华:居住证制度已经有了大致框架,具体实施办法正在制订之中,教育部全程参与了居住证实施办法的制订过程。实施之后,会给当前的招生制度和秩序带来一定冲击,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准备,提前有所应对。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要求居住证享有的公共服务,教育部门将不折不扣执行。

  问: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后,有哪些进展?

  王定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出台,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律施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上述政策对乡村的教育倾斜不减,中央财政另外每年拿出150多亿元,实现这个新的机制。

  新的机制实施后,主要受益群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寄宿制学生;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特殊教育学生。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