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长、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通道。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

  专家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完善乡村教师补充及待遇保障机制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 程艺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长、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通道。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

  安徽省现有乡村教师16.6万人,占中小学专任教师的35.3%。2013年,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安徽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坚持均衡导向,注重统筹。在编制标准和职称岗位结构比例上,实行城乡“两个统一”。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学点实际的教师职务(职称)评定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

  二是坚持改革导向,注重创新。加强省级统筹,建立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校用”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推行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促进县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突破。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学生流动需要的新型“以县为主”教师管理体制,出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统筹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的突破性政策。目前,全省已有80个县(区)通过额外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增量部分用以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共有15.1万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贴,年金额约3.6亿元。在48个县(区)建设12085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可入住教师20115人。出台《关于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通知》,把农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

  目前,安徽省乡村教师队伍仍较薄弱,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优秀骨干教师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师紧缺;部分乡村教师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教学理念陈旧,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乡村教师待遇不高、住房困难,职业吸引力不强。

  安徽省将结合地方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提高待遇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待遇保障机制,努力开创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一是补充数量。今年将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核编工作,实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完善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制度,加强省级统筹,建立乡村教师补充的长效制度。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任教。

  二是提升素质。构建融选拔、培养、使用与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学名师梯级培养体系,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改进“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实施模式,加大乡村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

  三是深化改革。总结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经验,推行“编制总量控制、职称岗位总量控制、教育部门统筹使用”办法,打破现行的编制到校、岗位到人的教师管理模式,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优化配置。改革教师职称制度,完善体现乡村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标准。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

  四是提高待遇。结合本轮工资制度改革,加快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提标拓面工作,做到提标准、全覆盖。大力落实《关于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通知》,将农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教师的居住困难问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