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适应国家“增幅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新常态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试点过程中,应当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立足高等教育的定位与使命,破解转型发展中的难题,构建自身发展的新常态。

  要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明晰办学理念,就是要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其核心是处理好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转型发展新常态,不是对以往办学理念、定位与内容等方面的简单否定,而是应该顺势而为,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适应当下社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需求。既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四大历史使命,又立足校情,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型”三个关键词,举地方旗,打地方牌,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文章,紧紧围绕地方主导产业调整设置学科专业,调整发展思路,谋求转型发展。明晰办学定位,其核心是处理好“顶天”与“立地”的关系。“顶天”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围绕高等教育功能的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真正承担起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立地”就是立足办学实际,彰显学科、科研优势,利用区域优势,发挥地方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系。以人为本就是要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统领和根本指针,深入贯彻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化解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提升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为此,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作用,加强校地、校企的有机对接与深化协作。

  要处理好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高校科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服务和引领的双重功能,服务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出的需求开展科研、咨询、提供成果等,引领包含其中,包括先进思想文化的辐射,在行业、企业科技前沿发挥重要作用等。为此,要把学校的优势变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资源和强大动力。让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价值体现在效益上。同时,服务社会要作为科学研究的立足点,适应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在决策咨询、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和效益,实现校地协同创新、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有机对接。

  学校要在转型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院系是主体,教师是主人。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在学校转型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为此,要探索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将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改革校内教师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以应用型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创业教师队伍,从企业等单位和机构聘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

  要把校企合作纳入学校治理结构。要把校企合作融入整个办学过程中,建立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新型管理体制。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动校企战略合作,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等。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