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成立大会暨新型社会治理智库研讨会综述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社会学院成立大会暨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研讨会。成立社会学院,与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作为新型智库一体化建设,这是北师大响应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体制创新。

  一、打造新型社会治理智库

  与会专家指出,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型社会治理智库是高校系统面向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需求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主要应把握以下关键点:

  第一,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主线脉络,是紧紧围绕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好理论、方法、历史与实践的关系。要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这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要对现实生活中正在生机蓬勃、热火朝天开展的社会治理实践进行细致调查和研究;要重视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特别是跨国比较研究;既要借鉴古今中外社会治理智慧和经验,也要认真汲取其教训;要更多地开展公共政策与制度建设研究。

  第二,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四个能力”。所谓“四个能力”,就是要以问题需求为导向,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源头治理的能力、系统治理的能力和综合治理的能力。

  第三,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于其特色优势。高校智库建设要避免一窝蜂上,要克服同质化重复建设,走异质化发展之路;要明晰智库的服务对象和坐标系,切不可太散、太乱、太浅,只有锁定目标、定位精准,才能百发百中;要发挥多学科、跨学科优势,形成鲜明学科特色;要形成科学研究、求真务实的学风;要学会处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与权力的良性对话;要打通官商学通道,建立中国特色旋转门制度;要走向国际,发出中国声音。

  第四,新型社会治理智库建设的根本标准,在于绩效、疗效,更在于贡献力。高校智库不仅要建“库”,不仅要培养“人”,更要出“智”,智、库、人应当做到三位一体;要以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为根本依归,写出的成果一定要“接地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说到底,如果投入很多,但没有疗效、没有贡献,没有显示出影响力就等于“空库”、“纸库”;要有远见和预见性,切忌短视、功利;要有卓越的智库人才,特别是做大战略、大文章的高端人才。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社会学在问题、概念、陈述、论述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特色,应形成内容和形式都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始终与现实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经世致用是中国社会学一贯秉持的学术传统。面对近现代和当代中国所经历的空前、广泛和深刻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涌现的一系列复杂的矛盾、问题和挑战,中国社会学都直面应对,努力作出理论回答、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是中国社会学最大的优势、特色和品格。实践呼唤理论,并推动理论的发展。

  中国社会学始终与本土化创造紧密相连。社会学虽是西方舶来品,但自进入中国之始,就从未放弃过其本土化追求。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的拿手绝活。20世纪20-30年代,以吴文藻、孙本文、陈达、李景汉、潘光旦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社会学家发起“社会学中国化”运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社会学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并进行深度反思和本土化,其重要表现就是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尝试运用中国社会自己的概念来解释和理解中国社会的问题,并运用中国社会的经验材料来构建中国社会学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三、推动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与会专家认为,加强社会学学科,推进社会治理智库建设有四个基本抓手:一是针对社会治理进行学理把握和逻辑建构,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在中国要搞好现代社会治理,重点在“社会”这两个字上,这离不开社会学的研究。二是组织和开展广泛社会调查。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和积累大量第一手数据,为科学决策和政策研究提供事实基础。三是培养社会领域专业人才。高校智库建设最缺的就是优秀人才。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培养的专业人才是社会治理智库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四是开展社会评估和社会规划。针对民生社会事业工程,开发社会指标,进行社会评估,特别是对社会发展长远建设进行战略规划和谋划。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