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编制问题是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教师面对的待遇、保障、发展等问题,编制问题都“脱不了干系”,“编制问题是个源头”。
“农村教师编制问题是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有很大的政策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教师面对的待遇、保障、发展等问题,编制问题都“脱不了干系”,“编制问题是个源头”。两会期间,有关农村教师的话题广受关注。无论是来自政协方面的党派提案,还是来自人大方面的建议、议案,“农村教师”的热度已经超越了代表委员们的身份界限,获得了从政府部门、教育领域到企业界等持续聚焦。
“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村小和教学点的教育质量,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低线,如何使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得到有效补充、素质得到稳步提高,是当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田刚将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挑战,归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教育格局和教育资源分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编制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标准上超编”与“现实中不足”
“农村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量严重不足,学科结构性缺编严重。”为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专门到山东省临沂市等地进行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超编缺人”现象在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沂市十分突出。该市各县区农村小学相对比较分散,按照现行的1∶19小学师生比来计算,现有教职工已超编,但是学校普遍“缺人”。这种现象在费县、蒙阴等山区县3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以费县为例,当地现有300人以下的小学79所,413个班,学生13435人。按照省定标准1∶19测算,应配教职工707人,已超24人;但以满足现行课程方案教学需求来测算,应配备教职工1202人,缺471人。“在适当兼职的情况下,至少需配备982人,仍缺251人。单纯按照师生比的标准核定教师编制,无法满足较小规模小学开齐课程的基本需求。”张志勇说。
从城乡倒挂的教师编制标准,到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城乡统一,在庞丽娟看来,国家政策迈出的这一大步,仍有拓展空间。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校规模和成班率偏低,按城乡统一的标准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庞丽娟在一些中西部省份调研时发现,农村学龄人口的主动流出与自然减少,导致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部分农村教师绝对数量出现富余,但又出现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虽然这些年通过新增编制、提高待遇等方式补充了很多教师,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及县城以上学校教师数量的短缺,但村小和教学点的情况没有根本缓解。
“编制困境”下的超负荷运转
民进中央提案将“标准上超编”、“现实中不足”状况的原因归结为编制制定过程中,对学生数量的核算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年级跨度和班级跨度,进而导致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学校规模越小教师工作量越大。
数据显示,人数少于240人的学校几乎全部严重超编配置教师,但农村学校周课时超过20节的教师比例超过14.31%,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工作量过大。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校长蒙兰凤刚来北京参加两会,就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又有一名骨干教师病倒了。心痛之余,蒙兰凤说教师群体的亚健康状态在很多农村学校都很普遍。“有的学校规模小,只有几个班,按编制配备的老师数量很少,老师们真是既当老师又当妈,一个人带好几个班的好几门课,时间长了肯定吃不消。”蒙兰凤说。
“农村教师普遍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田刚说,民盟中央在对广西、内蒙古等地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身兼数职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中相当普遍。
此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后勤人员和心理教师,为落实营养餐工程和做好学生寄宿等工作,勤杂人员、心理辅导教师等职位常由普通教师兼任,导致农村教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责照看学生、采买煮饭等全天候的勤杂工作。“偏远地方农村教师在交通、住房、就餐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困难,无法让教师安心在农村扎根工作。”田刚说。
九三学社中央提案显示,受教师编制限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些老问题仍未解决: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英语、音体美等课程缺乏专业教师,学历层次总体偏低。又因近10%的教师由于借调、疾病等原因不能正常履职,小学教师总量严重不足。
教师编制应贴合农村教育实际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趋势加剧,势必导致农村地区学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农村地区大量分布小规模学校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现行农村教师编制测算方式已无法适应农村教育需求,教师编制标准调整已箭在弦上。
“应充分考虑农村教育自身的特点,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和补充实行动态管理。”田刚建议,在开齐科目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按班级数核定教师数,保证薄弱学校有足够的教师编制。鼓励和引导教师由城市向农村、由师资富余学校向紧缺学校、由强势学校向薄弱学校的合理流动,实现农村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为保证农村地区有足够的教师,应推行农村教师数量保障的综合改革,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来进行农村教师编制配置。”民进中央提案提出,对农村学校所需的教师基本编统计分析表明,180人以下的学校现有教师860845人,缺少教师约116329人,占这些学校教师总量的13.51%,占农村教师总量的5.38%。如果按照机动编最低比例计算的话(轮训周期为5年,轮训时间为3个月),我国农村地区180人以下的学校缺少教师约165188人,占其教师总量的19.19%,占农村教师总量的7.64%。各地应按照科学化的编制测算数据对每所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调整,补齐缺少的教师编制数。
庞丽娟十分认可“机动编”的政策设计,在她看来,教师编制不应是一劳永逸的。“可以留出一部分机动编制,用于激励、奖励在农村长期从教的优秀聘用教师。”庞丽娟举例说,如果一个代课教师连续5—8年在农村教师岗位上表现优秀,便可以通过机动编制解决其身份问题。
张志勇也建议单独设立农村学校名师岗位,给予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优秀教师崇高的荣誉和更高的待遇,吸引一批优秀教师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