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利、舒适、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利、舒适、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几年来,原本较封闭、单一的教学型态,受到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的冲击。 、学习型学校、生态校园、绿色学校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这些问题始终是许多教育界内外人士共同探讨的话题。学校打造的适合师生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关键。学校秉承的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学校功能区建筑设计及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及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影响学校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变革的真正发生,在于营造一种宽松的鼓励创造的文化环境与学习氛围,使得教育变革自下而上地发生在教学一线,发生于每一个学校,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移植一两所学校成功的经验。

  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学校和课堂的实现越来越深入,并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些变革对学习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国内外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越来越多的实践者与研究学者意识到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重要影响,“未来教室”、“生态学校”、“虚拟网络空间”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物理与虚拟环境的项目不断实施与推动。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2014-2015年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聚焦于学习环境的发展演变及动态,并基于国内数字学校及未来教室的建设现状,结合国际典型设计案例等方面,分析总结学习环境(尤其是教室空间与智慧学校)设计理念、建设思路等,以促进广大教育实践者与研究者对学习环境建设的认识。

  该研究首先聚焦于教室环境从传统的“师生互动学习场所”到当前的“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演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早已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模式,过渡到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正在向“人手一机”的移动课堂进军。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课堂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在发生巨大变化,例如,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从单一的文本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资源转变;学习空间也在不断延伸,从局限的课堂向课堂、社会、网络的全空间学习环境过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试行,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及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这些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又对教与学的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幻灯、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技术产品在教学中应用,教学结构逐渐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融入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使用电子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进行资源的获取与使用;教室的座位布局打破了传统形式,采用灵活的小组式布局支持合作学习;活动空间更加开放多样,各自活动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总之,二十一世纪的课堂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它需要学习者具备全球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且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和合作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