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和任课教师这两股不约而同的热情,推动MOOC很快落地。不难看出,MOOC的发展与大学探索未来的思路是紧密相连的。
大学校长和任课教师这两股不约而同的热情,推动MOOC很快落地。不难看出,MOOC的发展与大学探索未来的思路是紧密相连的。
从概念到落地,MOOC在中国的高校只用了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是中国MOOC发展的典范,2013年年底上线的“学堂在线”到2014年11月已经拥有了70万有效学习者。北京大学2015年初在eDX和Coursera上大约会开出的20门课中有一半会是新课。
国内在MOOC上的探索是多样化的,不仅是知名大学,地方高校也在考虑通过MOOC来满足学生的需求。2014年5月份,由深圳大学发起的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启动。这个联盟之所以成立与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无法分开。在一位老师的推荐下李清泉读了关于MOOC的报道,看完之后他感觉一直思考的关于大学如何发展的问题似乎有了些答案。
这里,我们看到,与所有过去提到过的信息技术相比,MOOC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首先取得了大学决策者的支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成为一股合力推动MOOC的落地与发展。实际上,拥有教育情怀的大学校长们一直都在思考未来的大学。他们一直希望有什么事物能够强大到改变学校的教育,之前,美国一个公司以《创建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为标题,发表了高端访谈,在对北美50位大学校领导进行深入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报告概括出“让大学校长夜不能寐”的四大问题:学生参与,绩效评估,财政创收,全球战略。而报告也显示,许多决策者希望从信息技术中寻找到合适的答案。
而MOOC可以帮助大学做什么?除了超越眼前利益,以优质课程辐射全球,提供一种深远的大学影响力之外?
2014年初,本刊采访清华大学的MOOC课程《电路原理》的主讲人于歆杰教授,他说,学校做MOOC的根本源动力首先在于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其次,才是提升国际影响力。“不能把这个整反了”。这不仅是单个的教师层面上的认识,实际上,无论是清华大学还是北京大学,为本校的教学改革探路都是踏上MOOC之旅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教务长高松在一份邮件中提到,“MOOC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机遇,学校鼓励教师开展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验与实践。无论采用怎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的学生取得更多收获。”而他也提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北大教学水平,是一个比MOOC建设更大的话题。在清华,许多MOOC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结合,以此来“探索如何利用教学视频提高小班教学效果。”可视为MOOC与高校本身教学相结合的行为。
2014年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纷纷推出改革方案。中间似有似无可看到MOOC的影子。当问及北京大学的李晓明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的教改方案中,MOOC是否扮演重要角色时,李晓明说,这确实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一年,在国外,针对MOOC的研究依然是焦点。人们的关注点非常的广泛:包括如何上好一门MOOC等。他们研究了许多的细节,甚至有的论文在研究诸如到底老师的面孔要不要出现在MOOC视频中等问题。
但MOOC的运营问题仍然是焦点中的焦点,不过,谁应该为MOOC课程埋单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MOOC引发了全球投资热浪,很多投资者纷纷进入在线教育领域,MOOC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MOOC也许到现在还不着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市场留给MOOC的童年期是有截止日期的,哪怕刚诞生两年的MOOC也必须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