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
“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为技工院校发展大声疾呼。据了解,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等后备高技能人才。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882所,在校生386.6万人,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技工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是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培养成为新兴产业大军的摇篮。
“然而,招生难、生均拨款不到位、师生待遇不平等等问题,明显制约了技工院校的发展,甚至使技工院校发展步入了困境。”张立新详细地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技工院校办学面临的三大困难。
一是招生难。受社会观念、生源减少,高校扩招和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影响,技工院校“就业火爆但招生不旺”的状态逐渐成为常态,且生源素质有所下降。绝大多数省份技工学校无法列入中职招生计划,技师学院无法列入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甚至在高考的时候查不到学校的招生代码,选择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学校不计入升学率,因此种种,使技工院校在与职业院校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资金缺。技工院校普遍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资金,由于体制原因,一些技工院校无法享受到同等层次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教育附加等资金支持。在一些已经落实了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的省份,但技工院校却很难享受同等待遇。技工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覆盖二三产业,实习实训设备和耗材投入量大、更新换代快,但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部分学校缺乏改建、扩建或新建校区的建设资金筹集渠道。
三是待遇差。技工院校尚未设立“正高”职称岗位,教师只能晋升到高级讲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技工院校毕业生无法获得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证书,高级技工班以上毕业生和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因没有所谓的大专“学历”,无法参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也没有资格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考试,无法在人才市场存放档案,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工资级别、福利待遇和使用上有很大差距。
“强烈呼吁国家对技工院校,以及技工院校的师生,投来关怀的目光,改变现行政策壁垒和发展困境。”张立新强调说,在培训技能人才方面,技工院校是重要战场。
“其实,我国技术工人缺乏严重。”张立新介绍,截至2013年底,全国技工劳动者1.5亿,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9%,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19%;高级技能人才3762.4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2%,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愈加凸显。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张立新认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当前,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最有效的举措。
当然,在呼请国家给予技工院校政策关注的同时,张立新指出,技工学校要深化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就是指学制教育,短,就是各类中短期职业培训,技工院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尽可能稳定学制教育规模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记者 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