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救到互救,从寻找课桌墙角等掩体到按照疏散路线向操场撤离……一周以来,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重复温习着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叔叔们教授的地震科普知识。

  今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借助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的平台,我国各地正在积极构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正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养成受益终身的安全行为习惯。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应急演练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管理模式。在河北,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两次集中演练,其中,唐山市英才学校坚持每两周组织一次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在2012年“5·28”唐山地震中,全校2000多名师生从容应对,2分钟内实现有序撤离。

  “只有人防、物防、技防三防联动,平安校园才有牢固防护网。”这是天津市在推进中小学生校园安全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在天津,每个学校配备2至6名保安,配齐防护器材;严格实行专职保卫干部值班制度;教室统一安装半封闭防护栏,教学楼内安装应急灯和放置“安全出口”指示牌,重要出口张贴“逃生示意图”,校舍内配齐消防器材;各学校在校舍出入口安装摄像头,覆盖率达100%。监控室24小时专人值守,保安室设置一键报警装置。

  很多地方和学校正在创新学校安全工作理念,把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山西制定《开展“珍爱生命,规避危险”安全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安全教育课程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安全职责全员化和建设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家校共管体系、安全工作考核体系的“三化三建设”的工作目标。省财政列支专项经费1800万元,从2014年起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安全教材。成立省学校安全教育中心,建立山西省学校安全信息库和专家库,提供学校安全专业咨询和专业培训。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校车安全问题,一些地方也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2年来,辽宁省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浙江省德清县、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无棣县、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等六个校车运营管理试点地区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不等不靠,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补贴,依托专业公司为学生提供上下学交通服务。

  此外,吉林省积极推进以公司化运营为主体的车辆购置及管理模式,实行全省校车统一保险,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车服务全覆盖,近三年来全省校车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海南省海口市试点实施义务教育学生免费公交政策。通过在学校附近增设公交站点、增加发车密度,对公交公司进行财政补贴等方式,着力实现学生接送车的“公交化”。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强调,保障孩子生命安全需要家校携手,形成合力。近年来,浙江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活动,对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全面摸排和安全教育家访,把防溺水教育送进每一个家庭。重庆、山东等地中小学通过家访、约谈、电话访问等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发布预防溺水、自然灾害等安全提示。黑龙江把消防安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消防安全“家庭作业”,制定逃生计划、绘制路线图、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我国各地中小学校都会在这一天,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观看交通事故案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组织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