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取实效 汇聚改革正能量 

  ——教育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了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查出的“四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改作风、转职能、破难题、建制度;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第一标准。 

  按照中央决策,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教育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部属高校参加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半年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形成了党建工作新特色。 

  深入学、广泛听、深刻查 

  围绕“四风”问题真抓实改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袁贵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在教育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此次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部坚持一把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教育、带头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带头亲自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撰写个人整改措施、带头从自身整改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使每个人都成为改进作风的重要主体。 

  半年来,教育部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组织谋划,注重加强领导,围绕3个环节主要任务,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每个环节再动员再部署,不断“拧紧螺丝”,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确保不走神、不散光、不走过场。 

  深入学习领会,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印发的学习材料;组织专题学习,先后召开了4次党组扩大会,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和模范人物作了11次专题报告;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各司局和直属单位组织集体学习交流150多场次。 

  广泛听取意见,查准找实问题——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邮箱、设立24小时电话、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教育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方面意见,查准找实“四风”问题。每位部党组成员分别到高校、直属单位两个联系点,到基层教育部门听取师生意见,召开基层座谈会31场,560多人参加。 

  深入对照检查,深刻开展批评——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党组成员的谈心谈话达252人次,坦诚交流思想、相互提出批评;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7次专题会,讨论审议部党组对照检查材料,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深刻剖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部党组用三个单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坚持实事求是、出以公心,与人为善,相互警醒。 

  明确整改任务,完善制度规范——组织开展了“回头看”,看学习教育是否深入,看思想认识是否提高,看边查边改是否见效。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一是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确定11类56项整改举措;二是制定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6类15项专项整治任务;三是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提出6类50项需要完善的制度。将以上3个文件任务细化,责任到人,明确时间,而且,突出边学边查边改,目前已完成32项整改任务,20项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许多同志反映,“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过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看得不全不实,二是看得不深不透,这次查准找实了问题,真正做到了自我剖析触及自己的痛处。 

  改作风、转职能、破难题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动真格的 

  “没有办公厅的通知,司局不得以教育部的名义进入学校进行检查。”“由省级政府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教育事项,一律下放省级政府管理”……随着整改的进行,一项项制度破土而出。 

  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问题挖出来了,如何以过硬作风打好改革之“铁”?教育部抓住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各方面制度机制,紧紧扎住制度的“笼子”。 

  严明政治纪律,加强思想建设——进一步要求教育部全体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组织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履行政治责任,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把好政治关;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组工作方式,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反对形式主义,加强科学管理——精简会议活动,规范检查评比评估,精简文件简报。压缩评估项目,检查不得要求高一级别的领导接待。2013年,教育部工作会议同比减少36.5%;同比减少发文255件,减少10.6%;简报数量由102种减少为11种,下降了89%。 

  反对官僚主义,切实转变职能——教育部建立了多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前瞻性专题调研、问需性走访调研、指导性跟踪调研;并进一步加大审批改革力度,拟在已有基础上再取消29项、下放17项、转移或委托43项职责,解决教育部项目评审过多、过滥的问题。 

  反对享乐主义,聚焦教育热点——不请吃、不吃请,杜绝职务消费、人情消费,教育部党组严申反对享乐主义,将人力、财力、精力集中到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问题上。加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全面推动招生信息“十公开”。 

  反对奢靡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完善节约型机关建设,着力压缩“三公”经费,清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彻底清除奢靡之风。2013年,教育部会议费同比减少242万元,减幅55%;国内差旅费同比减少90万元,减幅19%;办公设备购置同比节约支出164万元,减少42%。 

  整改动真格,成果见实效。1月6日,教育部召开了部党组整改情况通报会。会上,584人参加了评议,认为部党组总体整改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好”与“较好”的比例均达到98%,制度建设情况“好”与“较好”比例达到98.1%。 

  触灵魂、求实效、着长远  

  积极回应群众和社会关切 

  什么是检验作风建设的第一标准?教育部的体会是,学习领会是否透彻、听取意见是否深入,查找问题是否准确、开展批评是否深刻,整改举措是否到位、制度建设是否完善,不是看会议开了多少、问卷发了多少、材料写了多厚,关键要看群众对活动开展是否满意,看群众是否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如何让群众满意?靠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觉悟,靠的是敢于“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行动,靠的是勇于扎紧“革自己命”的制度“笼子”。而这些,正是教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坚持的,以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关切所做的努力。 

  照镜子、正衣冠,思想认识问题找准了,才能改进工作作风。在查摆“四风”问题中,教育部党组坚持突出思想性,触及灵魂,深挖根源。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相互批评直截了当。有针对性开展批评,不以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不以工作问题代替“四风”问题。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教育部党组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实践性,务求实效,集中力量解决了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负担重,制定小学生减负10条规定并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划定出教师职业道德11条底线。 

  改进作风,本质上就是规范权力的运行。教育部党组突出制度性,着眼长远,着力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扎紧约束自身的制度“笼子”。前不久,教育部对查出的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招生问题、哈尔滨理工大学的MBA招生考试作弊问题,立即协调有关单位展开调查,坚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树立制度权威,强化制度约束。 

  按中央要求,教育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部属高校都纳入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范围。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育部统筹安排,突出联动性,同步推进,制订督导工作规则,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切实提高督导质量。据统计,在部属高校,督导组共开展个别谈话3707人次,召开座谈会72次,覆盖854人。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必须狠抓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上,袁贵仁指出,“要巩固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在巩固中坚持、在坚持中巩固,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记者 纪秀君 张东)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29日第1版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