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8 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倡导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推动构建贯穿学校、家庭、社会的数字化育人环境。集约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建设。启动父母学院工程,推广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办好网上家长学校。贴近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育信息的需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动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教育政策,传播科学教育理念。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28.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倡导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推动构建贯穿学校、家庭、社会的数字化育人环境。集约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建设。启动父母学院工程,推广班级家长教师协会,办好网上家长学校。贴近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育信息的需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互动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教育政策,传播科学教育理念。

  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按照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首都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为推进首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市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深入学习领会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开展主题报告、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和师生宣讲等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把广大干部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和部署上来。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开展“中国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部长进校园”、“理论名家讲堂”等系列活动。加强高校党外人士的培养培训。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北京高校党的建设2013-2017工作规划》,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完成第七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评选,培育和推广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品牌活动,推进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建设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平台。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发挥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指导中小学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与监督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开展专项检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纪律要求,继续开展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高校招生工作的执法-察力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对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科研经费等的审计力度。
  5.全力维护首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落实教育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完成30所高校的入校检查验收工作。切实做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点领域的安保维稳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及周边突出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稳步解决一批重点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增强首都教育发展活力
  6.加强教育综合改革顶层设计。研究起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制约首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为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7.探索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明确市、区县两级政府教育管理权责,加大教育统筹力度。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做好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教育行政救济等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幼儿园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启动市属高校章程核准工作。探索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
  8.推进考试招生入学制度改革。在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框架下,以中高考命题改革为切入点,制定实施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改革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分配比例提高到30%。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推广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入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登记系统。规范特长生招生。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扩大高职学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完善中小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