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 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发挥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电子学籍管理,整合高校信息资源,初步建成基础数据库和行政决策系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2014年是深化教育改革年。全省教育...
12. 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发挥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电子学籍管理,整合高校信息资源,初步建成基础数据库和行政决策系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2014年是深化教育改革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各类教育内涵发展,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教育大省地位、教育强省战略、教育富民方针不动摇,为建设“三个陕西”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改革教育治理体制,增强发展内在活力
1. 编制三项中期规划。制定教育综合改革方案,针对制度性深层次问题,明确2018年前教育改革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制定教育现代化实施意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确保2020年前全面实现。拟定“十三五”教育规划框架,总结分析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以及“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提出“十三五”教育发展思路和重点指标。
2. 推进管办评分离。制定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意见,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强化省级教育统筹,做好国家下放权力的承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大审批权、评审权下放力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清理整合检查、表彰、命名,严格控制评估、评审、评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立改废,健全教育标准体系。整合教育监测评估资源,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启动教育现代化监测、教育满意度测评。
3.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遵循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建设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开展高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试点。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贯彻《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学校依法治校考核制度,组织各级各类学校上好秋季开学“法制第一课”,试点建立校园法律纠纷预防与调解机制,推动高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年检工作,落实公告、整改制度,建立退出机制。
4. 提高经费保障水平。督促落实法定增长,巩固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教育领域。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投入机制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两个全覆盖。逐步将农民工子女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普惠性学前教育、免费中职教育范围。全面推行预算公开,强化预算管理。建设教育经费监管平台。开展基础教育经费管理绩效考评。督促落实高校财务管理办法,制定财务巡视检查指标体系,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检查。加强直属单位财务资产管理。强化外资贷款项目监管。加强教育内部审计,推动省属公办高校开展综合预算编制执行的跟踪审计调查,试点民办高校财务资产审计,开展直属单位、厅属中专财务收支审计,指导市县教育部门做好审计工作。开展“农校对接”,做好后勤保障。
5. 切实强化教育督导。推动成立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成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教育优先发展问责制度,对24个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统筹开展县域教育综合督导,创建“双高双普”县8个、教育强县2个。健全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教育经费投入、中小学体音美教学、市级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专项督导,落实督导结果公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素质教育战略
6. 加强德育工作。构建立德树人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展“中国梦”、“陕西梦”宣传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强化实践育人。加强诚信教育,惩治考试作弊。
7.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制定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专项改革,探索高职扩大单独考试招生规模、注册入学、一档多投。完善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参加中考和高考政策。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深入实施“阳光工程”,严肃招生纪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