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创设资源均衡新模式。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学校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任务,宽带接入达10M以上,多媒体教室建设达到92%,建设“数字校园”60所,全市教师和50%初中以上学生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入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实验项目,运用信息化成果,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
9.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创设资源均衡新模式。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市学校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目标任务,宽带接入达10M以上,多媒体教室建设达到92%,建设“数字校园”60所,全市教师和50%初中以上学生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入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实验项目,运用信息化成果,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2014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改革,促进均衡,全力规范,聚焦质量,维护公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创建一流省会城市、打造北京“副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一、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1.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改革创新在现阶段的重要意义,坚定改革信念,加大改革力度。成立太原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领导机构,加强顶层设计,用改革化解难题,用改革推动工作。
2.推进管办评分离。探索建立学校办学状况社会监督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由督学、家长、社会、大学专业人员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的办学能力进行评价。选择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校,探索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新模式,基本形成学校办学过程社会参与机制,逐步实现学校办学决策社会化、教育评估社会化。各学校积极开展“向家长汇报,请家长评议”活动。做好《太原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太原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指标的监测工作。
3.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科学合理规划中小学招生范围,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加异地中考、高考政策。
4.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完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初步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督导责任区管理机制,做好全省督导责任区和挂牌督导工作现场会的筹备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测。
5.落实《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建住宅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出台《太原市新建住宅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验收移交细则》,选择已完成配套建设的若干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试点组织验收移交工作,完善验收移交办法,争取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专项服务窗口,确保验收移交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二、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教育均衡
6.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硬件均衡。继续推进直属学校相关建设工程,全市基本完成C、D级校舍改造扫尾工作,争取太原5中等一批异地新建学校开工建设。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再有200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评估验收;完成对2013年已评估验收的264所学校的复查,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高标准。推广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保证全系统装备在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和统计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7.以校长、教师交流为重点,促进教育软件均衡。建立校级领导干部交流机制,出台《太原市校级领导轮岗办法》,积极探索校长去行政化措施,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调动校长队伍积极性,为校长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扩大教师交流范围,落实《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交流的指导意见》,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进一步促进优质师资共享。
8.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探索教育均衡新机制。一是调整部分区域学校布局,整合同类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的提档升级。二是继续深化“联盟校”机制。三是以名校为龙头探索集团化办学,加强教育共同体建设,在管理模式、品牌塑造、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