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建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抓好泸州教育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200套、计算机2200台,建设同步课堂教室8间,将市内名师、名校优质课堂资源辐射到市内各个学校。做好泸州市省级试点市,江阳区、叙永县、古蔺县3个省级试点区县和全市21所省级试点学校的试点工作,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和优...

19 建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抓好泸州教育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200套、计算机2200台,建设同步课堂教室8间,将市内名师、名校优质课堂资源辐射到市内各个学校。做好泸州市省级试点市,江阳区、叙永县、古蔺县3个省级试点区县和全市21所省级试点学校的试点工作,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水平。

  2014年是继续深化泸州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攻坚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按照全市教育改革发展“1234”总体思路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泸州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着力打造市域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基地和以教科城建设为依托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教育实践基地)的战略目标,坚持“七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强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坚定不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坚定不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坚定不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定不移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泸州教育的创新水平和发展质量,努力办好泸州人民满意教育,切实增强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坚定不移强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1.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牢固树立“抓安全稳定就是抓教育质量”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意识,切实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确保安全工作做到周周讲,天天抓。进一步明确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分工,学校担负安全稳定工作的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担负安全稳定工作的监管责任。市教育局局长是区域内教育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稳定的副局长担负直接领导责任,安全信访科担负具体工作责任。市教育局其他局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规定,担负对联系直属学校安全稳定的直管责任和对联系县区安全稳定的指导督查责任。各区、县教育局和直属学校要按照规定明确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到人。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管用、实用的规章制度推动安全稳定各项工作落实。市教育局安全信访科每周编发1条安全稳定工作温馨提醒短信,每月公布1次安全隐患排查和消除情况,局领导和科室同志每月到联系直属学校和区县暗访督查重点安全隐患1次。区县结合各地实际确定具体工作措施。学校必须建立预防楼梯踩踏、食品中毒、危险校舍、寝室防火、校车管理、易燃易爆化学药品、预防溺水死亡等安全预防制度,每年上半年开展消防演练、下半年开展预防地震灾害演练。学校安全办公室每天必须登记填写安全稳定日志。每周全校集会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进行强调,每2周必须开设1课时安全教育课,要让学生熟记并执行《泸州市中小学生安全行为十不准》。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十不准》,D级危房必须立即撤除,凡是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安装警示牌、搭建隔离带,不准安排学生到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活动。
 
  3.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和安全责任保证金制度。凡是发生学校负有主要责任的学生死亡安全事故,涉及区县和学校在年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直接降低1个考核等次,并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区县和市直属学校实行安全责任保证金制度,区、县和市直属学校向市教育局缴纳安全责任保证金。
 
  4.严防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市教育系统要确保组织的各类活动不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确保全年不发生校车事故和校内安全死亡事故。
 
  5.全力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时期、特殊事件期间维护稳定工作,依法处置涉稳事件,强化对涉及教育安全稳定的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和引导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稳定。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综合改革
 
  6.加快推进教育体制重点改革项目试点。扎实做好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建设、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支持政策措施2项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工作。按照《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部署,认真做好全市教育“十项改革试点”项目的巩固深化工作。深入推进20个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加强项目指导和监测评估,及时将形成典型经验且具有普适性的试点项目转化为示范项目,在全市推广实施。
 
  7.全面深化市域内16项素质教育改革措施。“三开减负三开放”、感恩教育、教学结构改革、大课间活动、校园文化、校本研修等6项工作在乡镇中心校、中学(职高)、直属学校必须100%开展。课程三开、感恩教育、大课间、校园文化等4项工作在村小必须100%开展。评选全市中小学(包括村小)素质教育示范学校60所。
 
  8.认真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内容科学、操作简便、具有泸州特色的实验区工作方案,并按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实验工作。
 
  9.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养成教育、体验式教育。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实施“开展感恩教育、争做新时代雷锋”系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感恩•奉献”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最关心学生的十佳教师”评选表扬和事迹展示活动。
 
  10.大力深化“三开减负三开放”工作。把“三开减负三开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工程来抓。加强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将认真执行“三开减负三开放”作为评先评优的前置条件。大力加强宣传,积极开展总结表彰,确保“三开减负三开放”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得到有效落实。创建评选一批示范学校。
 
  11.深入实施教学结构改革。在坚持“两增两减一提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各校实际的教学结构改革模式,鼓励大胆实践、百花齐放。加强对实施教学结构改革的学校进行诊断、指导和评价,评选表扬20所教学结构改革先进学校。推出部分示范校作为对内交流和对外辐射的基地。
 
  12.加强体育、美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评选命名2所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7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举办全市第二届艺尖生大赛和师生摄影比赛。
 
  1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建设,继续扎实抓好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
 
  14.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扎实做好泸州市全国特色教育实验区实验工作,加快全市特色学校建设,逐步形成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全市首批特色学校评选活动。按照“一校一品一特色”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正能量。
 
  15.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继续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认真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新创建一批省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加大对普通话一级乙等的培训力度,培养语言类拔尖人才。
 
  16.继续强化招生管理。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规定。进一步强化中考加分治理,制定并严格执行2014年高中阶段招生改革方案,继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高中招生计划管理,维护良好的招生秩序。
 
  三、坚定不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7.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18.启动薄弱学校提升工程。重点推出县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计划,实行“捆绑式”帮扶,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区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差异系数的统计和分析。
 
  19.建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抓好泸州教育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200套、计算机2200台,建设同步课堂教室8间,将市内名师、名校优质课堂资源辐射到市内各个学校。做好泸州市省级试点市,江阳区、叙永县、古蔺县3个省级试点区县和全市21所省级试点学校的试点工作,提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应用水平。
 
  20.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进一步理顺农村教师管理体制,推行教师“县管校用”,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探索推进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继续实施教育对口帮扶工程,加强对古蔺、叙永教师的专业培训。
 
  21.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创建。继续完善“三校一园”办学格局。6月对2013年评估未合格的7个乡镇开展复评。11月对2014年计划创建的34个教育均衡发展乡镇开展达标验收。按计划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创建,泸县确保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
 
  22.认真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认真做好为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等资助政策的落实工作。
 
  23.大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加大合江、叙永、古蔺3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学生就餐条件,推行食堂供餐模式,加强食品和资金安全监管。
 
  24.保障特殊群众受教育权利。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认真落实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要求。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25.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做好对泸县迎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定的指导工作。开展34个乡镇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督导评估。对泸州高中、泸县二中、泸州老窖天府中学、泸州天立学校等4所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开展督导评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监测相关工作。按照泸州市督学责任区制度,推动区、县开展督导责任区试点,推进督导责任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市责任督学上岗培训。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四、坚定不移加快教育重点工程建设
 
  26.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全年力争新征土地2000亩,实现总投资13亿元。教科城3号路竣工,1号路、2号路、6号路力争4月份开工。泸州医学院学生宿舍竣工并完成校区内骨干道路路基,启动二期工程。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5月份开工,三期工程8月份开工,确保2015年秋季搬迁。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期工程竣工,5月份启动二期工程,确保2015年秋季使用。市职业技术学校5月份启动一期工程,8月份启动二期工程,确保2015年秋季搬迁。做好四川警察学院和泸州电大进场前期准备工作。
 
  27.加快推进市属学校其它重点项目建设。泸州高中学生宿舍、泸州老窖天府中学二期工程和泸州外国语学校一期、二期工程建设要按进度要求快速推进。
 
  28.大力推进大班额化解工程。重点加快推进城区(县城)“大班额”化解工作,全年新建中小学校9所,改扩建中小学校16所,力争全面完成大班额化解任务。
 
  五、坚定不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29.加快民办学校引进工作。引进一批名校到我市发展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每个县力争引进1所中小学或幼儿园,市上力争引进1所民办高等院校。
 
  30.加强民办教育管理。坚持发展和管理并重,继续推进民办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完善民办学校诚信评价和公告制度,做到从严审批,从严监督,从严考核,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不合格退出机制。
 
  六、坚定不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1.加强教育常规管理。重点加强教学常规和清洁卫生管理。
 
  3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启动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解决“入园难”问题。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33.努力提升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体制,强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探索县—镇共建共管机制。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加强初中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
 
  34.着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坚持“分类管理、分层教学、合理分科、分段考核”的管理思路,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八项改革,加强高一、高二年级过程管理,强化高三目标管理,开展自主招生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改革,加大拔尖生、特长生培养力度,确保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含艺体和对口高职)在2013年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长,升学层次取得新的提升。积极做好省级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一级、省二级示范学校各1所。
 
  35.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动全市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统筹专业设置,加强专业群建设。指导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发挥好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国示项目建设进度,江阳职高确保通过终期检查评估,泸县建校确保通过中期检查评估。以教科城建设为契机,继续抓好中高职衔接,推动中高职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建设;发挥泸州市职教联盟的积极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集团化发展。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十届学生专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礼仪风采大赛、第七届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开展全市2013级中职学生文化课质量检测。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培养适应“三农”发展的新型农民。切实做好“9+3”工作。
 
  36.提高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指导、支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进一步深化“区域性职教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研究”、“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和泸州老窖集团申办四川白酒职业学院工作。加强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迎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和创建泸州技师学院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37.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深化开放办学意识,加快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依托泸州社区大学,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
 
  38.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突出教育科研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证性研究,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重点,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多出科学、合理、实用、有用的教育科研成果,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论证。
 
  39.加强学校后勤工作。大力推进学校后勤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继续开展节约型学校建设。加强对食堂、学生公寓和校园环境的管理。加强教育风险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校园绿化建设。扎实抓好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后勤生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生作业本管理工作。
 
 40.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刊、台、网建设,完善教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做好教育报刊的发行工作,组织好教育重大主题采访宣传活动。坚持整体宣传和区域宣传并重,积极参与全局性的重大宣传活动。积极协调社会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泸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进展和新成效,展现泸州教育特色,打造泸州教育亮点。
 
  七、坚定不移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4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考评的首要内容,完善师德考核体系。认真落实校(园)长职务行为“18条”,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五项纪律规定”。全面推进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开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做好对口支教和泸州籍国家免费师范生安置工作。改善农村教师待遇,探索建立边远山区、特困地区乡村教师交通、生活补助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公平公正、引导竞争的良好氛围。
 
  42.加强干部教师业务培训。干部队伍的培训方式由综合素质培训向专项工作技能培训转变。继续大力实施“3313”工程。教师队伍的培训由上级培训为主向学校校本研修培训为主转变,由理论培训向教学实战培训转变,重点培养教师驾驭课标、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的实战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研修“六技术”(即:引导自学的技术、引入新课的技术、沟通激趣的技术、突重破难的技术、检测评估的技术和灵活应对的技术)。全面完成“国培计划”、“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等国家、省级培训任务。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者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高中课改培训、责任区督学上岗培训和中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开展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和安办主任培训。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校本研修示范校创建工作。继续建设泸州市学科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第二轮古蔺、叙永送教培训工作。加大校长培训力度,提升校长的学校发展规划力、课程教学领导力、内部管理优化力和教师成长引领力的“四种能力”。
 
  43.抓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直属学校(单位)班子领导和机关科级干部的管、培、用。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44.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继续深化以“三早三卡”为基础的惩防体系建设,筑牢干部从政和教师从教的廉洁底线。以督促落实八项规定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对大宗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及招生考试等的过程监督,着重发挥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的作用。继续开展教育内部审计。进一步深化纠风工作,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加强对校(园)长职务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收费行为。做好阳光热线办理工作。
 
  45.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扎实开展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整改“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扎实推进机关党务、政务公开。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提升执行力,做到有禁则止、有令则行,确保政令畅通。进一步严格目标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加强重点工作督查指导,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打造活力机关、团结机关、和谐机关。加强机关爱卫、综治、档案、保密、双拥和计划生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做好志鉴编撰工作。抓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做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