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触屏教具、数码课本进入教室,不仅提高了授课的速度,更让知识的输出和输入端发生了革命性的颠覆,众多教学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拓展。

  在电子屏幕上猛戳狂点,所有的科目、预习大纲、课后作业便可一览无遗,作业批阅、试卷批改全部交由键盘和鼠标来完成……这就是未来校园的模样吗?近日,在深圳育才四小举行的第六届内地与香港中小学校长论坛暨第三期南山校长学习会中,一个“未来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主题激起了与会校长的畅想。数码科技、信息科技在不同地域、不同课堂中的教学实践成果,得到了一次全面的展示。教育信息化的前景,在与会嘉宾的头脑交锋中渐渐明朗起来。

  信息化时代的电子教具,是打破全球教育资源壁垒的一枚重磅炸弹

  智能手机、触屏教具、数码课本进入教室,不仅提高了授课的速度,更让知识的输出和输入端发生了革命性的颠覆,众多教学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拓展。

  中国香港、澳门与新加坡等地的教育,以“发散式”、“学生主导式”教学为主,电子教具的引入,是否会改变原有的教学生态?在香港私立学校联会伯裘书院校长黄颖东看来,信息化教育使课堂变得立体感、互动性更强。“电子工具使课堂教学的师生距离进一步拉近,取得了很多意想之外的授课效果……而仅仅在一年前,很多学校还在视电子工具为教学的‘敌人’,更谈不上拓展电子数码工具的教学功能。”

  如今,添置了电子教具后的香港课堂,游戏互动的味道更加浓郁,过去传统课堂里无法即时完成的选题,如今也能较快地消化。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陆慧英透露:“有次,我们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名为《香港风情》的散文题目,按理说,这个题目框架很大,需要较深入全面的资料积累和线索搜寻,因为有了电子教具,熟稔于信息化搜索技能的学生很快就能把所要的素材组织起来,比如香港的人文习俗、历史传闻,还有各种佐证题眼的细节,都能很快地列入到素材清单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效果得到了加速。”

  无独有偶,新加坡学校也经历了对信息化教育从“怀疑”到“接受”的过程。“技术必须要支持我们的教育,但是教育不是以技术为核心的,它总是以学教为核心的,我们应用很多新的技术来缩小教育发展的这个不平衡,课堂实践、课堂学习环境,一对一的课堂环境可以实现。而技术的发展,也能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彻底的公开和共享—可以说,信息化时代的电子教具,是打破全球教育资源壁垒的最后一枚重磅炸弹。”新加坡教育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颜振发表示。

  未来的信息化教育,可以把改卷、作业、预习、备课、考勤等流程嵌为一体?

  比照全国,深圳的教育信息化一直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的设想中,深圳可以利用原有的信息化教育硬件基础,打造一个融电子书包、触屏教育、M O O C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化教育体系。

  “现在,深圳许多学校已经全面推广、普及了信息化教育,不少学校已把触屏式电子白板设为了‘标配’。未来,教育工作者或许还将进一步探索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电子读物进入校园的可操作性,它们可以通过信息终端连接,从而使改卷、作业、预习、备课、考勤等流程嵌为一体,全程实现无纸化操作和即时性操作。另外,基于电子信息化科技而设置的数据库,也可将全球的教育资源悉数打包,全世界高水平的m ooc也能进入到深圳学子的视野当中。”在郑增仪看来,深圳信息化教育前景乐观。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