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2011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第十五章(四十四)条,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体系,再一次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为IT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利支撑。
为贯彻落实《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1年8月,教育部决定成立“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下设3个工作小组:综合组、项目协调指导组、教育管理信息化组。
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教育行业与宏观经济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为其教育投资直接与GDP挂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2007年以来,国家教育行业国家财政支出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国家明确提出要求占到GDP4%的水平,2012年的实际比重为4.1%。
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不管是学校数量、教师人数都有了一个很大比例的提高。2011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学前教育入园机会大幅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入学率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改革有序推进,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几乎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替代词。校园网建设给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许多崭新变化,但无论从网络的建设、资源的开发、应用的选择、标准的指定等各方面,都需要相关部门的规范和指导,才能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和应用。许多学校在建完校园网后,发现自己正面临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甚至应用软件的多种缺乏的局面。
另外,Internet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使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上学校和提供教育及教育相关资源的网站也正在逐渐增多和发展。很多校园网站和网上学校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提供了远程交互互动的教学功能;一些资源丰富、教育水平高、网络环境好的学校,还开展了与远郊区县甚至国外学校的远程教育。Internet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网络化的学习新文化,但其教学模式还只是传统教育模式在网络上的延伸。教育部正在对全国中小学教育网站进行征集和评审,挑选出内容好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中小学生浏览的网站,链接到中国基础教育网上,使散落在各地的信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