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闫寒冰指出,按照21世纪技能要求,教师工作本身及其对学生的引领都需要他们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
“尽管早在上世纪末中国就开始培养教师群体的相关技能,现在更是把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一直普遍存在着学与用脱节的现象。”闫寒冰说。
据闫寒冰介绍,有些教师学而不用,而有些则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存在误区,仅仅将所学用在炫技术上。尽管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科课堂都在用演示文稿,但是很多只是改变了教学形式,实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没有改变。
教育部于去年11月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根据该意见,2014年起,相关机构将分年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
闫寒冰表示,对教师的培训包括培训、应用和过程测评三方面,核心是按需施训,自主选学,利用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改进他们的教学理念,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育。
“培训的目的是在边学边用中养成教师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优化其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闫寒冰说。
据了解,“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自2000年起由教育部开展区域性推进试点,截至2013年10月,已经累计培训逾220万中小学教师。(记者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