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郜云雁)5月24日上午,2014年“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学生论坛在北京四中举行。来自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清华附中等10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在此次论坛上进行了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教育学院等部分高校的专家,进行了现场评议和指导。

  清华附中高二学生宋夏和北京35中李未禹,介绍了他们历时4年研制的高空滑翔变结构飞行器,这个飞行器的最大创新点在于通过改变飞行器的机构来改变其飞行模式。这两个大男孩从初中开始就喜欢一起琢磨点科技制作。最初,他们的想法是做一个可以进行高空拍摄的滑翔机,“这样就能实现从天空看地球的梦想”。后来他们发现飞行器在高空飞行后,下落时由于速度非常快,机翼过长会造成机翼撕裂,而近地面滑行时又需要有足够长的机翼来完成滑翔任务。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星光实验室张霄老师和北京青少年科技馆张文龙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从日本飞镖结构中找到灵感,设计出了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微型尾翼,实现了飞机在高空下落时以较短尾翼为应力面、近地面滑翔时则自动旋转为较长机翼为应力面的设计,“高空滑翔变结构飞行器”就这样诞生了。

  北京35中Motion Robot项目的3名团队成员白逸洁、李乐章和黄诚捷,共同开发了一款可以通过手势实现人机交互的机器人,并希望这款智能机器人未来可以进行危险地带探测或者为残疾人提供相关服务。黄诚捷介绍说,这个历时1年半的项目,先后历经了4个版本。为了编写和修改程序,他们经常忙到凌晨才睡觉,最终版本的代码量达到5000行,“其实,我们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这个项目带来的荣誉,而是亲身实践后的成长”。

  北京四中的刘梦淇,通过文献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统计分析等方式,提出了“老年人居家养老家庭健康”项目。北师大附中的马越,则发明了带有力值检测的康复拐杖。北京161中学、北京铁路二中、福州八中、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太原十二中、郑州四中等学校的学生,也分别进行了相关成果展示。

  此次论坛旨在从学生课堂实践、创新项目研究活动中,了解国内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挖掘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探讨并推动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期,第五届北京市高中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暨第二届全国邀请赛举行。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