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青岛56中发现了部分学生违反“禁止携带手机入校”这一规定,偷偷带着手机在校内使用,学校领导得知后,并未直接对这些学生进行处罚,而是将是否带手机上学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们。

  11月7日下午,李沧永宁路小学千余名学生在操场上启动了读书节活动。

  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校园手机一族也越来越多,手机在学生们手里已不仅是通讯工具,在校园里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直接影响了正常学习,手机成为众多老师和家长的一块“心病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青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纷纷围绕管控手机出招,其中有下“封杀令”的,也有引导合理使用的。

  做法手机利与弊学生来辩论

  新学期,青岛56中发现了部分学生违反“禁止携带手机入校”这一规定,偷偷带着手机在校内使用,学校领导得知后,并未直接对这些学生进行处罚,而是将是否带手机上学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们。

  青岛56中为此共抽样调查230名学生,163人有手机,占抽样70%,另外67名学生没手机。其中认为学生上学带手机没必要 、学校没收学生手机合理的 129人,占56%,认为学生上学带手机有必要或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没收学生手机不合理的有34人,占14%。“觉得无所谓,带不带都可以”的占30%。

  该校共抽样调查了101名家长,赞成学生带手机上学的14人,占抽样13%;不赞成学生带手机上学的69人,占抽样68%;无所谓的18人。

  在做完调查以后,11月19日,56中还开展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学生辩论活动,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因为携带手机入校会扰乱课堂纪律,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上课,玩游戏、上网会严重影响学习,而且还容易助长攀比心理。

  56中在综合学生们声音和建议以后,做出“不提倡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家长、学生确有需要的,要由家长和学生一起提出书面申请并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新校规。

  “我们之所以没有完全限制学生带手机入校,也是考虑到手机在与家长联系作用方面很有必要 ,也不能完全将学生带手机堵死,因此堵疏结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56中的徐校长介绍,该校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时要遵守以下规定:1.开机时间:午休、上学放学时。2.手机功能:与家长联系等。3.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上网、不在规定时间拿出开机、玩游戏、聊天、与别人攀比、课堂拿出手机、考试作弊、发信息等,第一次老师提醒,第二次没收手机交由家长保管,取消该生本学期带手机进校园的资格。4.建议家长不给孩子开通手机上网功能或进行加密保护。

  小学鼓励学生重温纸质图书

  “人之初,性本善……”11月7日下午,1027名小学生在李沧区永宁路小学的操场上大声朗读着《三字经》,一场告别“电子污染”,重回纸质图书,亲子共读书的活动正在展开。记者了解到,这是永宁路小学这所百年小学新学期的重点活动“让读书成就多彩少年梦”。

  “我很多同学喜欢玩智能手机,听歌、看动画片。”六年级四班的高雯告诉记者,很多小学生回到家都会把电子产品拿出来,看动画片、玩游戏都很熟练。“我并不赞成完全依赖电子产品,读纸质书更能获得很多知识,读书时能让我心灵安静,和爸妈一起读书能感受亲情。”高雯说。

  “现在的孩子真是被电子产品绑架了,特别是智能手机,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就有智能手机,有些功能比大人玩得都熟练。”永宁路小学的副校长庄宗传告诉记者,有些学生离家远,家长不放心,就给孩子们购置了智能手机。

  湖岛小学提出了“文游四季”的阅读口号,鼓励学生交流书籍阅读,展示学生优秀读书成果,该校校长马晖表示,要引导学生们读书,就要让老师们读书,而校长就要给老师们做表率,“我会定期把我在看书过程中感悟深刻的语段与教师们共勉,而且将教师的读书情况纳入教科研考核中,通过让老师读书,带动学生们读书,远离手机等电子类产品。”

  为了引领学生广泛阅读科普文学作品,基隆路小学近日特邀著名科学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位梦华教授,以《南极北极与人类未来》为主题,给学生们进行了一场科技讲座。

  南极的冰川、企鹅、海豹和贼鸥,北极的风雪、鲸鱼、旅鼠和北极熊等动物,以及科学家怎样在两极工作……位梦华用贴近孩子们的生动语言,直观、精彩的图片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深入浅出地将深奥的极地科学知识以及科考经历娓娓道来,受到了现场小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很多孩子都不用老师劝导,讲座结束后就主动读起位梦华所著的科普文学作品。

  中学给手机下“禁令”发现就没收

  在超银中学,校规里对于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入校有明文规定,一旦发现学生携带手机,那么学生就要把手机卡取出来,然后将手机交给老师,用信封封存,通知家长到学校取走。

  “携带手机入校,弊远大于利,我们上学期没收了两三部手机,都是让家长过来取走,家长也表示理解,新学期还没有发现学生带手机上学的情况。我们尽可能在校园内多设立公共电话,便于学生与家长沟通。”“超银”校长张旗表示,该校曾召开家长委员会,就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上学一事,征求过家委会成员的意见,结果家长们也普遍支持学生不带手机上学。

  张旗列举了学生在校园带手机的几个危害:引发攀比心理;导致偷盗、抢夺和潜在的欺负行为;影响学习,比如分散注意力、干扰课堂、考试作弊等;垃圾短信、不良图片或视频及上网不安全因素等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家庭教育,比如家长通过手机与孩子谈话而忽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关心。

  “还有就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用手机进行私密沟通也可能给早恋埋下隐患。”但张旗表示,相比于对初中生严格管理,超银小学对于小学生携带手机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小学生毕竟还小,不带手机,家长联系不上可能会很担心。”

  大学课前先交手机下课再领回

  小学生被一些电子产品“绑架”,大学生中很多人也成了电子产品的“奴隶”。一些大学生进了课堂先掏出的不是专业书,而是手机,手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来滑去,“低头族”在大学越来越多。

  “每天睡觉前,我都必须玩一个小时的手机,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了。”上大三的卢同学告诉记者,睡觉前刷微博、聊微信已经是她的“必修课”,而谈到读纸质书的时候,她告诉记者,除了专业书自己会看一看之外,上了大学从来没有看过一本完整的纸质书。“用手机和iPad看更方便,都有电子版,谁还看纸质的啊?”卢同学说。

  记者了解到,有一些大学也已经把大学生的“电子污染”问题提上了议题,有的大学甚至在课堂上安排了“机装箱”,上课之前先交出手机,专心听课。

  记者在青岛科技大学的一间教室采访时,看见在第一排桌子上放着四个箱子,箱子上写着“课堂机装箱”,进入教室的同学们都自觉地把手机交到了箱子中。“同学们总是低头玩手机,甚至专业课都会在玩手机中度过。我们也曾开过几次班会强调,但是效果并不好,显然光靠自制力来杜绝这种现象是不够的。”数理学院的辅导员吕浩老师说。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2012级六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开会时,大家想出了“交手机”的办法。在课堂上设立“机装箱”,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放到箱子里,课间有同学轮流监督和保管,下课再领回。

  说法让学生回归书本也要讲时尚

  18日,记者在青岛浮山路小学看到,有几个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掏出手机玩,都是智能手机。“我从四年级开始带手机,手机对我来说就是与爸妈联系,保证安全的。”青岛浮山路小学六年级三班的王哲告诉记者,不拿智能手机是她自己的选择,她认为手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通讯工具,不能沉迷于电子污染。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拿着iPhone,整天玩,我觉得这样非常不好。”王哲的同班同学潘茜虽然也拿着手机,但她的手机只打电话和发短信,上课的时候从不开机,只到上学放学时和爸妈联系,保证安全。

  “我们学校是不禁止学生带手机的,因为家长需要和孩子保持联系,确保安全,家长的安全意识很强。”浮山路小学校长翟立敏告诉记者,带手机和家长联系无可厚非,但她反对带智能手机,因为孩子沉迷于智能手机丰富多彩的应用难免会影响学习,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建议手机制造商、应用软件公司研究推出更适合小学生的专用智能手机,让智能手机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动力。

  “现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能抓住学生,并不是孩子的错或者是电子产品本身的错,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图书阅读氛围不佳,不少老师、家长不能给孩子们做表率。”市教育局教育专家咨询团团长翟广顺曾经发起和指导了青岛市中小学教师阅读工程,他调查发现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去主动读书,也喜欢玩电子产品,即便读书也是处于“浅阅读”状态。

  “老师包括家长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狭窄化和功利化,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不读书或不会读书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因此老师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翟广顺建议,除了老师要深入阅读以外,还应当按照孩子兴趣、时代特点给孩子推荐针对性书目。 文/图 记者 单俊楠 魏海洋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