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开始至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走过了第11个年头。本次大会以“国际视野智慧课堂”为主题,分别进行了“数字化学校与领导能力建设”、“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3项专题会议。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任金光祚说:“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世界也在一天天发生变化,教育也必须做出创新和改变,与行业的变化对接,否则我们哪来这么多工作提供给毕业生们呢?”
前景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教学技术中广泛运用
还记得在去年的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的演讲吗?根据2012年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预测,陶西平指出,手机、游戏、平板电脑等将在近期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学习工具。
可仅过了一年,这些工具就变得不“时髦”了,又有新的技术教育出现在了2013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基础教育版预言中,“首先是云计算和移动学习,到了中期阶段是学习分析,在未来四到五年,3D打印、‘虚拟和远程实验室’会获得广泛的技术应用。”
陶西平说,学习分析运用了商业领域“大数据”的概念,即对学习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来使教学方式更灵活,以满足个体学习者的实时需求,也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而3D打印技术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感知体验,展示学校没有的标本和物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些国家开始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对盲童的教育,将一部分平面的图形通过3D打印,使盲童用手触摸可以感受到。”
成果展示课件变趣味游戏,将教室搬进移动终端
为什么说游戏、平板电脑等作为学习工具已经不“时髦”了呢?看看本次大会上的成果展示你就明白了。
“学生们只需动手点一点屏幕,就可以对一个几何体切割,再进行自由组合,加深对几何空间概念的理解。”杭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胜蓝实验学校校长余江在演示触摸式笔记本电脑时说道,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体验激发了学生们的极大热情,每每要去上“电脑课”时都兴奋不已,老师也能通过后台控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然而制作这样的课件需要任课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的合作,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我们要避免重复劳动,这些课件资源均储存在校园内网上,由老师们共享,未来我们还希望在区域内共享。”余江说,不仅是在老师之间,学生们也能在放学后再次浏览这些资源,“我们正在建设校园OA(办公自动化)网站,让学生课上没能理解的知识,回到家能够登录学生平台继续学习。”
不仅是胜蓝,在本次大会上展示教学成果的许多院校都在尝试建设数字化校园,将普普通通的课件变成趣味游戏,将教室搬进各种移动终端,搬进家庭、生活。
专家建议“智慧课堂”,更要注重教学生如何探索
有了新技术、新课件,老师们究竟能不能上好一节课呢?既然是“智慧课堂”,那当然还少不了老师们的教学展示。
可几番展示下来,虽然有的老师课程内容互动性很强,也运用了许多信息技术的内容,但几名教育专家还是看到了不足之处。“我的理想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享受他们学习的过程,而我们现在都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看来看去都是老师要让他做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孟鸿伟教授评价说,许多老师虽然运用了创新技术,但只是为了展现知识成果,而不是教给学生们探索的过程,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
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也认为,上好一堂课,一定要注意放大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碰上复习课,老师把教学内容都给学生们梳理完了呈现上来,学生当然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