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首都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十四五”时期,确定了11项重点任务。

近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教委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为坚强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先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育人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十四五”时期,首都教育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使首都教育发展的规模、布局、结构、质量、节奏与首都发展相契合。

“十四五”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发展与安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首都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教育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学习者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全面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北京建设成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规划提出了10个方面的分目标,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更加多样化有特色、职业教育服务城市发展能力更加高效、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更加显著、数字教育更加深入推进、终身学习环境更加优越、教育治理格局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明显。

从引领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发,规划设置12项主要指标,即学前教育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 覆盖率、绿色学校达标率、平安校园达标率。

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首都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十四五”时期,确定了11项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合一体,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系统衔接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体育教育的育人水平,全力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教育合力。

三是围绕“七有”“五性”优化教育服务。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制定实施新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促进幼儿园整体提升办园质量。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化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工作。深化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培育一批高品质高中学校。促进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提质升级,完善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学分银行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推进老年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四是打造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教育样板。适应入学需求变化,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做好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和国际化学校建设。合理保障核心区入学需求,均衡配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加快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提升多点地区教育承载力,突出生态涵养区办学特色。推进沙河、良乡科教融合新城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五是增强教育服务首都发展的能力水平。分类支持“双一流”建设,深化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改革,健全分类发展配套支持政策。支持高等学校聚焦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急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持高校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布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学徒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突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和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建立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薪酬制度,完善教师荣誉和表彰制度,显著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七是推进教育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形成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的技术体系,加快数字教育势能释放,探索数字教育治理方式,积极面向未来抢占数字教育变革和发展先机。着力抓好“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推进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服务,建设智能互联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

八是开创开放融通有活力的教育新局面。围绕“两区”建设,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扩大开放,促进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通共享。强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来京留学生的层次、质量。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建设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九是促进育人方式和育人模式创新变革。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拔尖创新人才育人模式,形成小学至高校一体化协同运行的培养体系。整体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构建首都特色课程教材体系。推动社会各界主动承担教育职责,全面加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协同育人工作。

十是全面深化新时代首都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北京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分门别类开展评价制度改革。深化义务教育入学、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考试评价改革。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教学评价方式创新。通过试点先行、技术推动和整合社会力量等方式,优化教育评价实施路径。

十一是统筹推进首都教育发展与安全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维护安全稳定贯穿首都教育发展各领域。严格落实中央、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要求,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

为确保“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升经费保障能力、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加强校园后勤保障等四项保障措施。从统筹推进落实、加强监督评价、鼓励改革创新、加强宣传引导四个方面对规划的组织实施提出要求。同时,规划确定了25个重点项目,作为今后规划实施的具体抓手。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