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为如期实现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全省构建起了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各地各校结合实际,通过勤工助学、“三助”岗位、“绿色通道”、校内资助、社会资助等方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工作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是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92万人次(其中:学前幼儿443万人次,义务教育学生318万人次,普通高中学生148万人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32万人次,高等教育学生251万人次),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优先予以保障,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三是资助管理更加规范。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持续推动实施资助工作“六个规范”,即: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省、市、县、校四级学生资助管理队伍和责任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水平。

  四是资助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学前、义教、普高、中职、本专科、研究生等6个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谁用、谁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账号管理和使用权限,实现了信息全程追踪,杜绝数据外泄。全力推进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和数据质量全面提升,努力实现“3个100%”和“3个零误差”目标,即学校机构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项目100%纳入系统管理、资助信息100%填报和资助系统中在校生数据与实际在校生数据之间“零误差”、资助系统中困难学生数据与实际认定困难学生数据之间“零误差”、资助系统中资助数据与实际资助数据之间“零误差”。

  五是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通过印发资助政策宣传资料、拍摄专题宣传片、开通资助热线电话、利用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资助政策、印发致初高中毕业生的两封信、认真办理群众来访件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广泛宣传报道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及成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受助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是资助内涵不断丰富。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帮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德育教育和精神激励。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下健康成长,最终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扶贫目标。

  七是精准资助不断推进。一是在资助对象认定上求精准。制定印发了《甘肃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原则、认定机构、认定标准与条件以及认定程序等,确保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信息真实有效,并在资助时优先给予资助。二是在资助标准执行上求精准。为了确保资助标准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助需求相适应,要求各地各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要充分考虑家庭经济因素、特殊群体因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突发状况因素、学生消费水平因素和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认真开展认定工作,根据困难等级合理划分资助档次并执行相应资助标准,让最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最高资助。三是在资金预算安排上求精准。在资金预算安排时,紧密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分配因素及其占比,最大程度地体现设立意愿。四是在资金发放时间确定上求精准。在学生最需要资助的时候,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获得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省于每年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大部分资金提前下达到各地、各校。资金到位后,各地各校立即启动相关工作,做到了时间节点前移,确保了在学生最需要、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资助。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