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业学院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浙江省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业学院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培养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为打造“重要窗口”贡献青春力量。

  加强创业学院建设,推动双创落地。 出台专门意见,加快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一体化设计学生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推动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鼓励学校采取“2+1”“3+1”(2年或3年分散在各学院,1年集中到创业学院)方式,推进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全省103所高校建立创业学院,15所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0所高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4所高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高校,同时建设省级示范性创业学院34所。截至2020年底,相关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在校大学生双创项目数量4780项,获得各类创业资助达7.17亿元,科研人员创办企业67家,1772名教师兼职创业。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创业率达3.64%。

  强化创业导师培养,抓好双创指导。 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建设省、校两级平台,培育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聘请省内外行业企业、风投机构企业家等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学校兼职创业导师。截至2020年8月底,“培育工程”共培养5000余名高校创业导师,培育2万名大学生创业者。疫情期间,双创导师主动开设“双创公益辅导”20余场,累计观看直播人数达40余万人次,确保高校毕业生“稳信心、促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双创实践。 每年举办“ 国际赛道,加强留学生创业教育。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举办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2020年,组建3458支团队、3.06万名师生深入革命老区、海岛山区、改革开放先行地,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浙江精神,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对接农户数达3.15万户,帮扶270万人,产生经济效益5.33亿元,着力打造生动的思政大课堂。2015年以来,全省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总冠军2次,获金奖56项。

  搭建协同双创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建设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完成“国家—省—学校—学院(系)”四级大学生双创训练体系和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实践基地”模式。目前,省教育厅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州浙南科技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共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高校类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4个,各高校建设校内外双创实践平台1615个。

  优化教育评价激励,厚植双创文化。 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分类评价和一流学科、一流专业考核,激励学校以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引导高校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如温州大学植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区域文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温大模式”;宁波大学结合区域特色,积极营造“爱国爱校,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各高校还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多方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大创新创业精神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