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在上海,学校手机管理有何新举措?
开学第一天,上海市沙田学校八(3)班学生樊文芮进校后发现,教室里多了个新玩意。“手机管理没有一刀切,而是给了我们一个被监督、也自我监督的‘养机场’和‘停机坪’。多可爱的老师,想法真棒!”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在上海,学校手机管理有何新举措?
根据年级分层管理手机
沙田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手机分层管理。小学部四年级1班新设了顶呱呱“养机场”,教室最后排的位置放置了一个有30个插袋的手机收纳架,每个插袋上有一张需要放置手机的学生照片、绘画或名字,每个班级也会自主给“养机场”取个性化的名字。
与小学部设置“养机场”不同,中学部则是按年级建了“停机坪”,使用的是常规手机保管箱,保管箱有两把钥匙,一把由班主任保管,另一把由班级的手机管理员负责。
沙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有600多名学生。小学部的学生因为家长接送的比较多,手机拥有率不高;中学部的学生因放学时间比较晚,学生手机拥有率相对较高。教育部发布《通知》后,学校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校学生手机拥有率为44.2%,有85.71%的受访学生和家长认为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很有必要。
学校如何细化手机管理措施?一些家长提出,信息化社会生活中手机不可或缺,关键要做到如何精准细致管理。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不仅需要制定具体办法,还要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和责任人。“现在班级里有各种劳动小岗位,今后可增加手机管理员小岗位,这也是劳动教育的体现。”校长梁昌明说。
“承诺书”实践自我管理
在教育部发布《通知》之前,上海已有一部分学校对手机使用制定过相关规则。
三年前,同济一附中就请来家长代表,一起坐下来讨论手机管理“对策”。最终,经过学生、校方和家长三方协商,学校由学生自管委员会发起了一份有关手机使用的倡议——学校手机使用申请制度由此产生:确实需要使用手机的学生,可以在学期初提出申请,由各年级组批准审核,家长认可,方能在规定时间使用。“我们一直提倡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学习、习惯养成,所以我们把管理权留给学生自己。”同济一附中政教主任钱悦文说,管得好手机的学生,肯定能管好自己的学习。
班主任批准、家长签字认可后,学校在教学区和住宿区贴出一份“手机申请使用公示名单”。据了解,得到手机使用许可的学生,一般在班主任眼中都是“学习习惯好、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孩子。通过公示后,获得使用权的学生将签下一份“承诺书”:除了学校的许可时间外,不在教学区域和非使用区域使用手机,如有违规,会被取消使用权,并在各类评优活动中“一票否决”。
“《通知》提示,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钱悦文说,学校将以往学生进校“自动关机”变成统一保管,在每个教室设置了收纳箱,申请了手机使用的学生从进校起就将放进收纳箱,到了许可使用的时间才可以开箱使用。三年来,这份带着“温度”而又不失严格的手机使用规定,成为了高中学生自我管理和习惯养成和提升的真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