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及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号召,聚焦推普脱贫,发挥教育、语言、信息等学科优势。
教育部简报〔2020〕第51期
华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语委及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号召,聚焦推普脱贫,发挥教育、语言、信息等学科优势,强化队伍建设、探索智能教育、注重协同发力,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动能。
发挥学科优势,打造“专业调研+专业教材+专业方案”的前期孵化模式。 组织专家深入新疆等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联合当地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展共商共研,制定以声调为突破口,提升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方案。开展“新疆泽普县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提升”试点,打造以线上为主、面授为辅,专家开发教学资源、语言培训团队协作实施的培训模式。坚持以“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为概念框架,以学科能力、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为目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依据,深度解析人教版小学教材及教辅资料,研制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用书与培训大纲,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课程,为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提供教学支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充分运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强化声调的调型调值练习,穿插10项教学微技能训练,助推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与学科教学技能双提升。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机构+专业团队+学生主力”的师生共研模式。 成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中心”,聚集长期从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播与推广、熟悉语言学习规律、具有应用教育学、语言教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背景的专家,专门研究改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模式。整合人才资源,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理论水平扎实、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线上培训教师队伍。在新疆莎车县、伽师县组建由教授领衔的50人培训团队,每人辅导5名学员;开展“三区三州”种子教师培训,选派语言教学专家承担示范培训教学任务,同时配备经验丰富的中文系研究生担任课程班主任。把教育扶贫主战场作为立德树人大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将研究学习与实习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培训实践。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同心同语同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趣味夏令营,设立7个兴趣班,开设3门课程,助力提升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能力。
探索智能教育,打造“模块化+全天候+个性化”的线上培训模式。 以远程培训为主,实施模块化线上教学,定制基于学习管理系统的教学平台,开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培养、语文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培训、数学学科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培训、测试平台等四大在线培训模块,积极总结新疆泽普县项目经验,升级学习管理平台,加强对语言训练、语言能力测试、教学能力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等模块的过程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平台,录制优质培训课程,向参训学员24小时开放,并提供在线辅导;依托即时通讯平台,实行一对一线上辅导,全天候接收学员音频或视频作业并做到当日反馈,全过程指导学员线上学习,满足学员碎片化学习需求。强化个性化精准指导,建立学员语言能力发展数据库,开发学习成果数据统计与分析平台,及时发布学员每日语音诊断、每周学习行为数据报告、全县培训数据汇总单等,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学员各阶段语音变化状况,助力培训资源合理规划和有效配置。根据数据分析单独制定辅导课程,为学员提供精细化的语言面貌诊断和个性化教学指导。
注重协同发力,打造“政府主导+高校牵头+社会参与”的多方协作模式。 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指导下,学校2020年坚持“抗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面向高校和地方,全面推广实施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在线培训新体系。为来自全国50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1163名教师和研究生开展“训前训”,服务“52个未摘帽贫困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牵头开展内蒙古等八省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一线民族教师3423人次、高校教师1000余人次,受益人群覆盖全国11个省区1万余名学员。强化协同管理,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深入合作,努力克服传统线上培训单向管理的弊端。泽普县的试验培训由当地双语办主任承担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莎车县和伽师县的培训由当地教育局直接任命班主任,确保了有序管理。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协作联动,整合上海等地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和组织一批上海市中小学学科教师参与到在线培训工作中;引入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参与培训的高校特别是新疆高校共享资源,带动当地高校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