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甘肃在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有何举措?11月12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甘肃在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有何举措?

  11月12日,记者就此专访了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

  问:我省教育扶贫专责工作组是如何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底线性任务的?

  答:我省教育扶贫专责工作组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扎实推进冲刺清零行动,逐县逐校、逐户逐生解决问题。我们针对控辍保学难度大、农村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总体弱、教育质量相对低等突出问题,着力开展“四着眼、四个抓”:

  着眼“劝得回”,精准抓控辍。我省市县乡校四级联动、“一对一、人盯人”冲刺清零抓劝返,建立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组建11个工作组对重点地区进行抽查暗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2%。

  着眼“坐得稳”,分类抓保学。针对学生辍学时间、学习能力、年龄大小等实际情况精准分类,多形式多途径保学施教,探索形成了劝返复学和教育质量“双提升”的有效模式。

  着眼“教得好”,提质抓师资。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偏远乡村学校教师月补助超过1000元。近3年,通过多种渠道补充乡村教师2.3万名,培训乡村教师42万人次,解决了薄弱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着眼“有学上”,兜底抓保障。我省立足部分群众居住分散、学生上学距离较远的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21.28亿元,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633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396所,保障了每一名农村学生稳定就近入学。

  目前,全省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已动态消除,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问:我省在“扶志、扶智”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方面如何凸显教育的作用?

  答:开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们提出了实施涵盖学前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九大精准工程”,努力为全国探索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一体联动的经验和模式。

  在学前教育方面,我省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普及普惠体系,全省深度贫困县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极大地解放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省构建起培养培训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技能扶贫模式,通过“职业院校+培训基地+线上平台”等方式,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富余劳动力35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多人次。

  在高等教育方面,构建起“一校一县”的对口帮扶机制,建设农校对接精准扶贫试验区,促进消费扶贫,高校扶贫形成品牌效应。

  在招生就业方面,落实国家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实施地方农村贫困专项、精准扶贫专项和少数民族专项招生,2017年以来专项录取考生6万余人,大幅提升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同时,实行“一生一策”“不就业不脱手”制度,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5%,高出全省平均就业率5.5个百分点。

  问:下一步我省将如何巩固提高教育脱贫攻坚质量?

  答:我省教育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交账”的阶段,这也意味着“有学上”的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将成为新的课题。巩固提高教育脱贫成效,我们将在四个方面下好功夫:

  在防反弹方面,我们将紧紧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底线,确保适龄儿童按期入学,在校学生“零辍学”;在增效益方面,总结凝练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推广形成制度性、机制性的模式;在提品质方面,把“技能甘肃”打造成为精品工程,办强办优职业院校,把我省打造成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在赋新能方面,坚持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双轮驱动”,下大力气解决乡村教育优质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