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努力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加强课余训练和课外锻炼。

  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目标,努力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加强课余训练和课外锻炼,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加强统筹推进,深化体育教学改革。2018年召开全区教育大会,明确要求在加强德育、智育的同时,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2020年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教体融合,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体育课程的开课率,广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打牢基础。建立体育课余实践机制,强化校园足球、篮球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带动作用,采取夏(冬)令营、课外训练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体教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学生竞赛体系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技水平。

  完善评价机制,提升体育课程质量。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重点就体育课开课率、教学效果、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等建立常态检查评价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抓体育工作的动力和效果。聘用第三方机构对全区26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302所场地对外开放学校集中进行督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相结合,制订《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的成绩评价标准》,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改进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逐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坚持特色引领,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普及力度,在全区布局1个校园足球国家级改革试验区、2个“满天星”训练营、4个试点县(区)和261所全国特色校、61所特色幼儿园。在做到“教会、勤练、常赛”的基础上,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学段覆盖,县、市、自治区、国家相互衔接的四级训练竞赛体系,各地各校开展校际和校内足球竞赛活动近5万场,全区校园足球人数48万余名。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利用“ ”信息手段,因地因校制宜,挖掘并推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体育资源,推出轮滑、冰雪运动、攀岩、木球、民族武术等特色体育项目,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青少年学生1—2项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先后在2市8县布局体教融合试点,开展小篮球、轮滑、羽毛球等13个项目进校园活动,不断丰富学生体育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加强体教深度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教育、体育部门探索建立公共体育场馆课外活动免费开放、体育社会组织和体育俱乐部承接学校课外活动等机制,推动课外活动深入开展。

  健全保障体系,夯实体育基础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家和地区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等项目,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力度,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费示范生213名,外聘兼职体育教师831名,为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提供师资保证。实施体育教师素养提升计划,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教师培训、技能竞赛、教学观摩交流等活动,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专项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水平。完善基础设施保障,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改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4亿元,新建或改建体育场地508块、面积349万平方米,为开展好体育工作提供场地保证。实施“以奖代补”,三年来累计为开展体育较好的113所学校配备了新型体育器材,每年申请专项资金2600余万元补助492所学校584块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非教学时间开放体育场馆。健全保险体系,2009年起建立由政府专项经费承担并在全区各中小学校推行的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将体育运动受伤纳入理赔范畴并先后2次上调保险标准,解除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