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科技厅主办的“云南省科普进校园”活动于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明通小学正式启动。

  小学生生态教育实践研究、白沙河校区生态治理修复、系统进化与生物地理学专家生动讲述高原濒危物种滇池金线鲃的拯救与繁育……在一系列趣味性、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中,由云南省科技厅主办的“云南省科普进校园”活动于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明通小学正式启动。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科学课程就是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昆明明通小学校长刘毅说,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孩子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已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活动内容。

  据悉,1997年起,云南省科技厅已认定了12批共计194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69家,科研教育类科普教育基地58家,生产示范类科普教育基地27家,旅游景区类科普教育基地40家,整体涉及农业、林业、生物、气象、地震、环保、海洋、天文、冶金等领域,覆盖了全省16个州市,场馆面积达到38.58万平方米,专职科普人员2852人,展教仪器近10万件,实物展品达30万余件。2018年,参观人次达2458.32万人次。

  “科学普及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据统计,目前全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5.15%,比2015年的3.29%提高了1.86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56.5%,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8位。”云南省科技厅引智处处长罗成惠向记者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和科普人才队伍培养,支持发展科普产业,打造特色科普活动,促进全省科普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科普进校园”活动将开发50堂科学课程,整合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特有资源,挑选天文、植物、动物、古生物、液态金属、无人机、防震减灾、禁毒防艾等主题,在全省中小学打造全面体现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课程。

  “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资源引入课堂,是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有益补充,将极大地丰富科学课的主题,提升学习体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多维度拓展和科学原理的多角度展现,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武卫向记者介绍,这50堂科学课将以昆明明通小学、盘龙小学等作为试点进行授课,将让孩子们走近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并最终形成体系化的科学课程,推广到更多学校和地区;同时,也将使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