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3所学校在整体上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

  9月8日—18日,江苏省教育厅集中江苏省教研室9门学科教研员、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命题中心相关学科秘书,抽选市、县(市、区)优秀教研员和一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组成高中教育教学视导团队,选取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江苏省宜兴中学3所学校开展教学视导。

  “这3所学校代表苏北、苏中、苏南不同的学科教学现状,也分别代表了城市、农村和县城高中的学科教学现状。”一位视导组专家告诉记者,集中视导旨在诊断分析与改进提高,更好地推进全省高中学校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加快适应新高考改革。

  观念转变还需加大力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3所学校在整体上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作为地处南通如皋的一所农村高中,白蒲中学将“精准”二字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内容的精准设计以及教师备课的精准规范,成为该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宜兴中学凭借苏南老牌重点县中的先发优势,在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和强化课程开发意识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位于连云港城区的海州中学是一所城市中学,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以及拓宽教师学科视野上具备较强的优势。

  “从3所学校视导情况来看,各地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新高考高度重视、认识较深刻,课堂教学扎实,集体备课精细到位。”江苏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克中直言,在肯定的同时,3所学校也存在问题与不足。“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还没有完全脱离固有的应试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从2021年新高考和未来考试评价的角度考量,转变教学观念仍然是全省高中语文学科面临的重要挑战。”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省教研室副主任、高中数学教研员李善良说,部分教师囿于应试教学的惯性思维,备考仍然放不下“题海”战术以及应对江苏卷的套路,对新高考备考实践研究不深入,对高考命题理解较简单。江苏省教科院机关党委副书记、高中英语教研员何锋则指出,3所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用“老”教材教学的惯性思维,教师在新高考写作题型指导方面信心不足。

  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引起视导专家们关注。“要有‘终点’思考和全程思考的管理意识,建构一种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文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制度。这是学校管理中需要着重加强的部分。”相关视导专家指出。

  “教为学谋”对接“三新”改革

  针对教师观念转变不及时的问题,江苏省教研室副主任、高中物理教研员叶兵指出,当前高考改革正深入推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为高考改革指明方向,学校和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其内涵,把握其“一核四层四翼”的本质要求,了解该体系在各学科落实的具体路径。“其中两方面的变化特别需要注意。一方面,高考试卷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情境’成为考查要求的重要载体,高考正朝着情境化命题改革方向稳步迈进。”

  在历史特级教师、扬州市教科院教研员陈国兵看来,转变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应当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在教学实践层面,高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要求定位学科教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角色,创新教学方法。”陈国兵表示,教师应当树立“教为学谋”的教学价值取向,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新课程所提倡的“素养培育者”角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完成3个对接——与新的内容体系对接,与新的认知方法对接,与新的评价语境对接。

  江苏省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赵华从学生、学校和教师3个层面提出建议:“化学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内驱力,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生态。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对化学学科的软硬件支持,加强教师的学科专业理解力,提升学科吸引力,建构重视过程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加强作业设计质量,重视训练结果的使用。”

  教学改革亟待机制保障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面前,所有教师都面临新挑战,只有加强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适应教学和考试评价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仅凭借个人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在江苏省教研室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顾润生看来,一些学校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包括各地教研部门,在发挥集体力量攻坚克难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海州高级中学政治学科备课组注重年级教学整体设计和个性化处理的统一,采用相同学案和不同教案,既体现备课组的整体统一,又保持了教师的个性灵活。如皋市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创编试题,实施“一人出题、一人审题、三人磨题”的命题机制,既为一线教学提供合适试题,又在命题过程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学情和热点的能力,实现教学与考试的良性互动。

  “针对当前地理教师课务量普遍增大,没有时间出来开展教研活动的情况,可以采取‘走出来’和‘引进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研员送研到校,在校内组织教研活动。”江苏省教研室高中地理教研员于蓉表示,要加强校本教研机制的建设,形成集中备课常态机制,学校在管理上要为集体备课提供便利,比如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可以安排在同一间办公室,每周为备课组集体讨论设置专门时间等。有些地区将区域大备课和学校小备课相结合,此举值得借鉴。

  生物学科面临的问题更多来自客观因素的制约。“实验周期长、教师人数不足、教师负担较重和生物实验材料报销有困难等,都制约着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淮安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徐金良认为,切实解决相关问题,还需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课程实施要求,完善相应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