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同济大学中法楼召开。上海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内首次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9月17日下午,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同济大学中法楼召开。上海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内首次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上海课程思政改革2.0升级版再出发。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全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出席现场会议,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航学院院长在分会场与会。会议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李昕主持。市教委副主任毛丽娟解读《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

  先行先试,成绩斐然

  循着“如何让‘育人’落地、人人都育人、课课都育人”的目标思路,在教育部指导下,上海在2005年起开展“学科德育”试点基础上,率先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并付诸。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实现了课程思政融得进、看得见、落得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上海实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领航”计划,立项建设一批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特色改革领航团队、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发挥“三好生”的示范效应,使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看得见、能落实、做得好。各领航高校、学院和团队聚焦自身办学特点,聚焦课程思政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形成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品牌。例如,复旦大学的“五维育德体系”、同济大学的“专业课程链”、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上海理工大学的“工程德育”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党委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与实施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统筹推进,纳入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体系、高校分类评价体系。

  2020年6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课程思政改革已由上海区域试点探索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部署。这既是对上海工作对肯定,又是上海深入推进“三全育人”面临新的挑战。

  出台新政,深化改革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瞄准思政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老大难”问题,上海召开课程思政推进会议,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制度规范层面,进一步巩固确立上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发优势,重点解决教师不主动做、不知道怎么做、不能长期坚持做的问题,着力将课程思政改革能够内化到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中,让改革成果落地生根,逐步固化为现代大学制度内在组成部分。主要创新在于:

  一是全面启动上海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重点要推动高校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课程学习效果。重点对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类课程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例如对于专业教育课程,《意见》提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是率先国内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意见》提出,要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例如对于医学类课程,《意见》明确,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医者仁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推进会上,同济大学赵鸿铎、邹晓磊、钱鑫、肖军华等团队研制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华东师范大学周立旻、郑祥民主编的《地理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次围绕专业门类研制开发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下一步,上海还将重点依托课程思政领航高校,结合“双一流”建设,对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及艺术学八类专业全面启动教学指南研制工作。

  三是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提升上出硬招。上海将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培养培训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培训常态化,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和津贴分配等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开展状况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选拔的重要考核内容。

  《意见》首次清晰界定课程思政基本内涵,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同时,明确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师工作部门牵头负责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管理在学校有了具体的责任部门。《意见》还对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等提出要求。

  另外,上海专门研制《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自查指标体系(试行)》,作为各高校对标对表的重要参考。

  久久为功,未来可期

  教育部高教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代表教育部对上海前期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对下一阶段建设提出意见。一是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二是准确把握思政建设的基本内涵。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注重将专业课与真善美有机结合,深入勘探、采掘、冶炼、加工,把“结合”的工艺流程设计好、实施好。三是建立健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符合认知科学要求、使思政工作落地见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四是构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在不同区域、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要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在讲话中强调,打造上海课程思政2.0升级版,一要把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强化高校课程思政统筹推进;二要把握教师、课程、教学三个关键要素,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三要把握特色、标准、评价三个突破环节,固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找准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形成引领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标志性、示范性成果。

  王平表示,在新的时期,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排头兵的担当、先行者的勇气,不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会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分别作交流发言。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