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教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年来本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对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作出解答。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一周年。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教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年来本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对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作出解答。

  问:垃圾分类实行一年以来,本市高校、中小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如何?

  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垃圾分类学生志愿者队伍,市教委、团市委等六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总队,各高校成立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分支机构,各中小学成立校园生态文明小志愿者工作站。

  二是分级教育,长效提升学生分类意识。市教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按照“大中小一体化”理念,将生活垃圾产生源头、过程减量、环境影响、末端处置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针对大学生群体,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针对中小学生,将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教育”重要内容,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设置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联合市绿化市容局开发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指导各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编排垃圾分类情景剧《垃圾王国历险记》和主题歌曲《垃圾分类一道来》,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兴趣和参与度。在《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市教委对全体大中小学生组织全覆盖的垃圾分类线上知识讲座,发出“汇聚青春少年正能量、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倡议。

  三是建立学校垃圾分类标准。制定《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试行)》《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评分标准(试行)》《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评定标准(试行)》《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管理办法》。根据不同学校特点,将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各区教育局组织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通过“上海教育”“阳光校园”“第一教育”等新媒体途径加强推广;在主流媒体开设“青未来”“绿色校园”频道,专题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各学校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确保全体学生知晓垃圾分类知识和本校的垃圾分类政策。

  一年多来,广大师生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养成,同时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大中小学形成了一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志愿者团队和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试点工作,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每日源头处理食堂餐厨垃圾能力近20吨,每年可减少餐厨垃圾排放约5000吨。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