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扶贫决策部署,聚焦底线目标和核心任务,坚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
近年来,湖南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教育扶贫决策部署,聚焦底线目标和核心任务,坚持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保障贫困学生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
精准控辍保学,实现“应返尽返”。一是精准识别。研发教育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定期数据比对,实现线上对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读状态的精准识别与实时监控。近三年,累计劝返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近1.4万人,除因身体条件不具备学习能力外,实现“应返尽返”。二是精准施策。完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帮扶政策,积极展开线下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指导各县市区针对不同辍学原因,采取“一人一策”“一家一策”,通过“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送达司法文书、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对失学辍学学生的“靶向治疗”。如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建立了“双线三级五包”控辍保学责任机制,通过推行政府、教育双线控辍,乡镇、村委、村民小组三级劝学,县乡领导包片、学校领导包校、后盾单位包村、村组干部包户、教师包生等“五包”措施保学,构建了励志控辍、行政控辍、司法控辍等控辍体系。三是精准送教。规范、细化了送教上门管理制度,将送教的对象扩大到心理疾病、极度厌学等特殊群体,2019年秋季学期全省共有1353名建档立卡贫困孩子通过送教上门接受义务教育。
精准资助帮扶,实现“应助尽助”。 一是完善资助体系。构建和实现了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近4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800多万人次,发放各级各类助学资金220多亿元。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贫困县,受益学生200余万人。2019年秋季学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应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50851人,实际资助750851人,资助人数精准到“个位数”,受资助比例100%。二是补齐政策“天窗”。让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和非普惠性幼儿园的建档立卡幼儿平等享受资助政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因疫情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三是明确资助原则。明确了“以学籍地资助为主、以户籍地资助为辅”的责任划分基本原则,彻底解决好“谁来扶”这一问题。如,安化县在县域外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有1900多人,而外地户籍到安化就读的只有200多人,按学籍地原则资助,可以减少当地财政支出近200万元。
精准学位供给,实现“学有好校”。一是打造教育扶贫工程标杆。以“芙蓉学校”建设工程为引领,加强优质学位对贫困孩子的精准供给。到2021年,湖南将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建成100所芙蓉学校。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芙蓉学校竣工投入使用16所,基本竣工7所,已开工44所,在建项目复工率100%。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的16所义务教育阶段的芙蓉学校实际招生近2.4万人,其中招收农村户籍学生约1.8万人,占实际招生总数的75%左右,招收贫困生近8000人,约占实际招生总数的33%。二是向贫困地区倾斜资金项目。教育经费向全省51个贫困县倾斜,自2017年起每年安排贫困县转移支付资金比例较其学生人数占全省学生人数的比例均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支出320多亿元,贫困县占比60%。
精准师资补充,实现“学有优教”。一是大力补充师资队伍。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招聘政策,优化乡村教师招聘程序,从源头上缓解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全省近4年为贫困县定向培养农村教师2万余名,安排特岗教师约1.8万名,3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成为农村教师公费定向扶贫培养对象,“三区”支教全省共向受援县派出教师1.4万人次,全省“国培、省培计划”共培训49万余人次。二是大幅提升教师待遇。持续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稳定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督促各地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政策、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2016到2019年,每年下拨乡村教师津贴4亿多元;从2019年9月1日起,在全省贫困地区以外的县市区建立乡村教师人才津贴制度。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开展了以长沙市牵手怀化市、湘西州和高校驻村帮扶为代表的结对帮扶行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结对帮扶学校2000多对,覆盖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学生约356万,芙蓉学校开学一所结对一所,通过综合施策,进一步保障贫困地区学生学有所教、学有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