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经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减负方案》)正式发布,最终形成了40条的减负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
12月11日,经浙江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报省人民政府同意,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减负方案》)正式发布,最终形成了40条的减负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记者专访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通过十问十答,深度剖析《减负方案》。
记者:浙江省为何要出台《减负方案》?
省教育厅: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因此,出台《减负方案》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考虑:1.贯彻落实中央精神;2.落细落实国家减负三十条;3.落实全省教育大会部署要求;4.回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切。
记者: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小学生晚9点不作业”的相关表述,在正式发文时为何被删除了?
省教育厅:基于保障学生睡眠时间、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等考虑,杭州市拱墅区、上城区等去年就已推行“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这项改革措施在部分区域推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初中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了,睡眠时间增加了,学习效率却不断提升,家长的支持率也比实施之初明显上升。
保障基本睡眠时间是学校、家庭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须共同坚守的一条底线。根据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建议,浙江省发布《减负方案(征求意见稿)》时,把“小学生晚9点不作业”条目一并列入其中,省内对此条有基本共识,反应比较平静。但鉴于有关媒体发起的“小学生晚9点后可拒绝完成剩余作业,你咋看?”网络投票中,支持和不支持的观点基本相持,在公开征求意见后,我厅决定将“小学生晚9点不作业”相关表述先删除。删除了并不是否定已有的一些好做法,我们还是鼓励各地先积极开展试点,成熟后再推开。
记者:大家非常关注的浙江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何时能出台?
省教育厅:按教育部统一部署要求,省教育厅正在制定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施细则,将适时出台,2020年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具体政策内容会在细则公布时作详细解读。
记者:《减负方案》明确:中小学校各年级一律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在校内外组织或变相组织集中补习,请问这里的“中小学校各年级”包括高三年级吗?
省教育厅:这条规定涉及的对象范围包括高三年级。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到位。
记者:我们发布《减负方案》,想要减掉什么样的学业负担?
省教育厅:中小学生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负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校内外不合规、不合理、不科学的过重学业负担减下来;同时,要把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有欠缺、未达标的强化起来。
记者: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结果来看,浙江省中小学生的睡眠、作业、补习、压力等方面情况如何?
省教育厅:学业负担监测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的一部分。从2013年开始进行监测以来,浙江省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状况有起伏,但总体有加重的趋势。
2018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四年级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达10小时、9小时的比例分别只有18.9%、50%;每日家庭作业时间1小时以内的只有41%;未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为40%。2016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八年级初中生每日睡眠时间达9小时、8小时的比例分别只有6%、36%;每日家庭作业时间2小时以内的只有42%;未参加校外补习的学生比例为54%。
当然,这只是全省的平均值,在一些城市区域,以上相关监测结果还要差一些。总体上,浙江省小学、初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睡眠时间略好于全国常模,但家庭作业时间、校外补习时间还在增加,睡眠时间还在减少,须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后,成绩是否真的如学校、家长期待般越来越好了?
省教育厅:从历年监测结果能发现, 学生学业负担日趋加重,但学业成绩并没有水涨船高;负担感受轻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高于负担感受重的学生。
通过以往的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发现,四年级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1至2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每周校外补习3至6小时的学业成绩最高,再延长作业时间或补习时间,学业成绩反而会下降。
2018年监测进一步发现,只有当学生学业负担感受较轻时,适当增加作业与补习时间才有正向作用;而在学生学业负担感受一般或较重时,想通过增加作业和校外补习等方式来提高学业成绩往往事与愿违。
记者: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一直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痛点,有没有解决之道?
省教育厅: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问题,“减量提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质”不够“量”却大。因此,各地各学校在实施该举措时必须“提质量”,减少机械性、形式化和简单重复过多的作业,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切实保障学生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记者:浙江省减负工作将突出哪些治理重点?
省教育厅:在学段上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在内容上着力规范学校和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及教育教学行为,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活动、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之策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树立包容的就业观。
记者:《减负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接下来将如何设置和采集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
省教育厅: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主要从三方面设置和采集:一是区域中小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教育政绩观、包容就业环境、舆论引导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区域教育满意度等有关指标;二是区域基础教育内部的科学协调,包括公民办教育协调度、城乡校际均衡度、普职融通度、考试难度等方面有关指标;三是区域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主要包括:区域中小学生作业指数、补习指数、睡眠指数、学习压力指数、运动健康指数、近视率等。
这项工作由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办公室牵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从2020年开始,每年对全省各地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情况进行监测评价,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