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的征程,陕西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
在陕西延安安塞区西营村,艺人在进行说书表演。新华社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的征程,陕西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
70年来,陕西的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了话剧《麻醉师》《柳青》《平凡的世界》、歌剧《大汉苏武》、秦腔《大树西迁》《关中晓月》《项链》、民族音乐《永远的山丹丹》等一大批讴歌时代、礼赞人民的文化艺术精品,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70年来,陕西不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现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6个,其中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公共图书馆111家,文化馆119家,乡镇(街道)文化站110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服务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70年来,全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增速13.5%,GDP占比为4.16%,位居全国第6位。
70年来,陕西旅游走过了起步发展、产业奠基、新兴产业建设和旅游强省建设四个发展阶段,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2018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3亿人次,同比增长20.54%;旅游总收入5994.66亿元,同比增长24.54%,2018年陕西旅游业直接增加值和综合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8.61%和15.77%,逐渐发展成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70年来,随着《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安塞剪纸、延川剪纸)、中国皮影戏(华县皮影戏)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陕西有国家级非遗名录74项,省级名录项目60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3人、省级398人,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基本建立。
同时,新中国成立之初,陕西教育资源十分贫乏,校舍和硬件设施破旧,全省的大、中、小学为数不多,总共3所大学,中等职业学校8所,中学127所,小学14334所,在校生总数77万人,教职工总数仅32872人。到2018年年底,陕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培训机构)21165所,在校学生902.74万人,教职工总数68.48万人,教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1950年陕西省教育总投资只有800多万元,2018年全省教育总投入超过1300亿元。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从育人环境建设到学校软实力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也是陕西教育波澜壮阔大发展的7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而教育文化旅游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已越来越成为共识。面对新时代,全省教育和文化旅游系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为陕西追赶超越贡献新的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任宗哲,系西北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