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强化普及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力求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强化普及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力求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事实上,浙江高校在大学生美育工作上发力较早,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多样的艺术课程,丰富的艺术社团活动,经典文艺演出也频频走进校园……近年来,浙江省各高校进一步加快探索步伐,不断健全相关机制,以“美的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公共艺术课程,从“兜底”到提高

  尽管已经开设了30多门公共艺术课程,每逢学生选课时,浙江传媒学院的公共艺术课程依旧会被“秒光”。该校规定,文史、管理、理工类学生必须从中选修2学分,艺术类学生原则上不能选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在浙传,“艺术课”已成为一门学生爱学的必修课。

  公共艺术课程是在大学生中普及艺术教育最直接的手段。早在2009年,浙江省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门艺术类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取得2个学分才能毕业。2016年,浙江省又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提出要求。在多方推动下,近年来该省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门类逐渐丰富,数量不断增加。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一些高校也在尝试拓展有特色、更易受学生喜欢的艺术课程。在温州医科大学,教师们就开出了让医学生倍感亲切的医学美学和平面设计等课程。“这些课主要教学生怎么做好细胞、人体结构等医学绘图,融合了医学和艺术。”该校教务处教务科副科长吕志钢说。宁波诺丁汉大学则结合了该校外籍师生较多的特点,酝酿开设歌剧方面的课程。

  然而,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在高校中间也呈现出了不平衡的特点。比如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在课程建设中发展更快,高校成立校级层面公共艺术教育管理部门的时间也有早有迟。“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想要建成完整的体系,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多的考量,协调好经费、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方岳民认为。此次教育部一方面在公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的底线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学分目标,接下来将修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有望得到更多方向性的指导。

  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随时与美相遇

  怎么上好公共艺术课程?在宁波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梁卿看来,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专业课程的上法有很大不同。“面对非专业学生,教师不应把时间过多地花在基础训练上,而要更多地教他们去鉴赏和辨别。”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叶盛认为,教师不宜使用过多的专业概念,要多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要让美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还需要教学方式的突破。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中,就有一类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剪纸、陶艺等。“这些课程以学校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采用小班化教学,便于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也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徐展斌介绍。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院长助理陈文龙表示,可以把课堂教学与举办竞赛、小型展览,以及指导学生看展等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艺术教学也可以和其他教育元素相交融。梁卿认为,美育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是可以完全融合的,并由此提出了“美育思政+X”的路径。即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美的过程中提升人生观和价值观。梁卿和他的学生实践团队共完成了3部宁波题材的原创音乐剧,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团队中的一些学生就是听完他的公共艺术课程后被吸引而加入的。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的教师们在给非书法专业学生的授课中穿插了历史、哲学、乡土文化等知识,让学生以书法为媒,提升人文素养。

  公共艺术课程虽然课时有限,但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美的印记。“课程可以把学生领进艺术欣赏的大门。只有有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才会有更坚实的校园土壤。”方岳民说。“学过书法的学生,在外面看到题写的校牌、牌匾等,会更有感触,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陈文龙表示。

  氛围营造,美常驻校园

  去年年底,温医大承办了首届两岸医学人文合唱节,这也成了校园里的艺术盛事。而该校成立11载的柳叶刀合唱团再次成为活动中亮眼的明星。在温医大团委副书记洪晓畅眼中,艺术社团的发展对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了柳叶刀合唱团的标杆带动作用,最近几年校内合唱比赛中,各个二级学院的合唱水平进步很快,而且钢琴伴奏和指挥等都能配齐了。”

  课堂之外同样也是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一块阵地。在浙师大,有10多个以艺术为主题的学分制学生社团,均有相关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浙财大的书法氛围浓郁,该校的学生书法社团每年纳新人数都在70~80人。据学校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徐文平介绍,学校通过专业书法课、公共书法课和书法社团构建了一个浓厚的书法教育环境。同时,学校还设有学生自主管理的书法教室,常年订阅书法相关杂志,配备书法用品,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片天地。

  艺术甚至成了学校连接周边社区的桥梁。宁诺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赟介绍,去年学生交响乐团把鄞州区特教中心的特殊儿童请进校园,共同排练节目,并进行慈善音乐会演。今年4月,学生们又和鄞州区老年大学合作,在晚会中共同演绎《黄河大合唱》等曲目。“艺术作为一门通用的语言,成了学生和外界交流、增加社会体验的渠道。”张赟强调。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