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以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正紧锣密鼓。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护理实训中心,教师在为学生演示肩周炎的诊疗方法。 张劲松 摄
培养未来“超市店长”的实验,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改的一抹亮色。
在该校的“永辉店长实验班”,永辉超市与学院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永辉智慧门店未来的店长。这个实验班是重庆市去年启动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之一。所谓“双基地”,即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是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平台。
在重庆,以深化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正紧锣密鼓。
“重庆市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就业为导向、质量为生命、改革为动力,创新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大发展和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舒立春说。
探索专业群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6年,为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现状,重庆立信职教中心汽车专业部副部长尹宏观带领教师们跑遍了整车制造、设计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
一圈调研下来,尹宏观感到很挫败,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不仅数量少,专业建设也没有落地,课程大多是弱化和删减了工作原理的大学相关课程。
重庆立信职教中心召集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计划,从零开始研发课程、开发教材、培养师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应运而生。去年,学校再向前迈进一步,按照产业链条上相互关联的不同岗位要求以及职业能力发展逻辑,将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等多个专业整合,探索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群。
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校构建了 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岭说。
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先后开展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中职与本科“3+4”、中职对接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贯通“3+2”分段培养试点。目前,重庆已启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年计划在5个领域6个证书试点8000人,上半年共有5403人参与试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怎么适应新的模式和制度要求,教师、教法、教材怎样融合贯通起来,仍需要做很多工作。”舒立春介绍,重庆的计划是,把“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结合起来。
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重要一环。重庆坚持教师准入“双师素质”导向,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深入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5年来,职业院校与企业互派交流达2000人。
“我们准备选一些学科实力比较强的专业群,进行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试点,鼓励教师紧跟技术、社会、产业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模块化教学,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创新教学团队。”舒立春说。
校企双元育人,共建命运共同体
5月9日下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永辉智慧零售校中店”中,几名身着制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正在整理货架、收银,一旁的实训基地里,来自永辉超市的门店教练正在给该专业十几名学生上课。
这是永辉超市在全国实施的首家校企合作项目“永辉店长实验班”,学生入校即入岗,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接受任务式的培养,一毕业就具备担任永辉超市店长的能力。去年毕业的陶成虎,在校时晋升3次,毕业前就已成为管理7家永辉超市的区域店长。
为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重庆不断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原则,在持续推进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上,于2018年启动了兼具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双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00个“双基地”(含培育)项目立项。
此外,重庆还力争建设20个校企合作示范项目、20个示范职教集团、315个骨干专业,努力构建符合重庆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精准对接校企双方诉求,尤其是提高企业方的积极性、开放度,是推动校企良性互促的关键。为找到这个共赢点,实现从校企合作转变为校企深度融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长安汽车磨合了十几年。
“关键是要想企业所想,为企业真正解决问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志军说,他们找到的方法一是为企业搭建培训体系、开发培训课程,解决企业员工职后成长问题;二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共同进行技术研发。
“现在企业的技术室接的电话都少了。”陈志军说,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与企业建立信任,现在,企业最新的车型都会先拉来学校,解决了包括校企合作中企业过度技术保护、学校企业技术不对等在内的诸多痛点。
除了院校的自主探索,深化产教融合还在于高层推动,为此,重庆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在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方面提出了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深化“引企入校”改革、开展生产性实训等6项任务。据介绍,重庆正在研究制定《重庆市职业教育学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以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
谋时而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要求,重庆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启动优质职业院校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职业院校,现在重庆信息安全方面的技能人才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实训室,武春岭介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由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重组整合而来,对接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两个产业链,构建了两个专业群。而学校构建的八大专业集群体系,正是瞄准了重庆正集中力量重点培育的智能产业集群,对接了“芯屏器核网”(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智能产业链。
为紧密契合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建设了健康养老服务、现代商贸物流、社会治理与服务等5个专业(群)。
“作为一所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学校,可以说,学校为重庆装备制造这个大类,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满足重庆装备制造大类的人才需求,推动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官成说。
汽车制造业是重庆“6+1”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2018年,重庆印发《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要初见成效,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市场亟待职业教育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而重庆立信职教中心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探索,走在了前面。
“不少职业院校主动适应重庆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需要,撤销就业率低、社会适应力差的专业,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2016—2018年,高职院校共撤销了保险、文秘等96个专业点,新增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376个专业点,其中45个专业点为大数据智能化。
目前,重庆市中职学校共设置18个专业大类、153个专业,高职院校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362个专业,已基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