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对目前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92.4%,不同学历毕业生专业课满足度评价均处于91%以上,可见学校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安排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
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了解到,青海省从2014年到2018年毕业人数增幅达35.34%,就业率则保持较高水平,2018届就业率为92.35%。
又到一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即将通过就业进入人生新阶段,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保持较高水平,是哪些原因形成了高就业率的效果,4月30日,本报记者走访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情况。
高校专业符合人才需求
近年来,青海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青海省内的普通本科学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截至2018年,青海省共有12所院校有毕业生,其中有毕业研究生的院校3所、有本科毕业生的高校4所、有专科(高职)毕业生的院校11所。
省内高校数量不多,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按照教育部最新划分的13个科类,青海省涵盖了11个学科门类。2018年,研究生及本科各涵盖了11个学科门类,专科(含高职)生覆盖了18个专业大类。
2018届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对目前工作或学习的满足度为92.4%,不同学历毕业生专业课满足度评价均处于91%以上,可见学校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安排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
多策略化解决就业矛盾
马鑫,2018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他是医学定向生,毕业后到湟源县寺寨乡卫生院就业。在工作中,他感受到基层对医疗人才的需求旺盛,决心从基层医生做起,服务周边乡亲。
“为满足基层单位用人需求,学校培养医学定向生,通过招青海籍定向生,让他们毕业后留在青海,回到家乡,切实做到人才下得去、留得住。”青海大学工作人员说。
青海省促进就业的方法不少,通过就业、创业求职补贴,对肢体残障学生、低保户家庭学生补贴,增加就业率,并从2017年起扩大了补贴范围,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也纳入补贴范围。还通过西部计划、青南计划、特岗等就业计划帮助毕业生就业。
“做好就业工作,不仅要从数量上看,还要从就业质量来看。”青海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李垚说,学校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每年通过为学生开办考试免费辅导课,以及举办定制考试班、专场招聘会、考研培训班、就业指导课来提高就业。
招聘会作为促就业的主场,各所学校开展的次数越来越多。据了解,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30日,青海师范大学组织了90多场招聘会,给毕业生提供了17124个岗位。青海大学毕业人数居各校之首,去年开始,为学生寻找了35000多个岗位,平均比例达到1比8。
本地生源多留在本地
本地生源喜欢在西宁或家乡附近就业。“因为我的亲人都在这里,所以想在这里就业。”还在上大三的青海籍学生彭毛措说。在各所学校了解后,发现有这样想法的人占多数。据工作人员分析,虽然省外单位多,薪金相对较高,但由于房价高,外出就业经济压力大,以及少数民族饮食问题,局限了学生外出工作的意愿。
“我们的生源以本地为主,省外生源占比不到30%。毕业后,青海生源70%留在青海就业,外省生源,有20%留在青海就业。”青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说。
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与平均值持平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去年少数民族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6.18%,初次就业率92.43%,基本与当年就业率持平。
据悉,从2013年起青海省教育厅对省内6个自治州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018年,来自青海省6个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53%。
女生就业率高于男生
多年来,青海省内高校女生就读人数多于男生,就业率也高于男生。为帮助女生就业,青海省自2013年起,将女生就业作为就业帮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各高校就业部门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女毕业生,组织就业困难女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一对一开展心理疏导和辅导等工作,取得了效果。去年男生初次就业率为91.48% ,女生初次就业率为93.12%。
专科生就业率常年居高
青海省201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学历越高,初次就业率越低,研究生就业侧重“先择业、再就业”,并面临部分学科专业面窄,用人单位选择用人趋于理性,会针对岗位性质和要求不同,因岗设人。本、专科毕业生侧重“先就业、再择业”,就业面较宽。从2014年至2018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上看,多年来,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于首位。
近一半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优势及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