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支撑支持体系,丰富创新创业内涵,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和国际合作,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山东大学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支撑支持体系,丰富创新创业内涵,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和国际合作,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2018年各平台共开设课程66门次,参与学生5278人次;组织各级各类培训55次,参与学生7628人次;组织及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30余场次,参与学生19070人次。

  完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稷下创新讲堂”“齐鲁创业讲堂”品牌课堂,新增《信息时代的创新与创业》《新媒体创意思维》等15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通过“自培+外培”的方式,实现校内外师资融合。面向创业指导教师组织专门培训和创业游学活动,组织名教师参加“大学生创业能力测度研修班”等培训课程,新增创新创业指导教师70人,使双创指导教师总数达到239人。建设校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发启用“大学生就业创业体验平台”“山东大学创业训练营”等13个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成 ”文化品牌,分享行业前沿动态,启迪学生注重行业需求和趋势预判,为创新创业注入市场活力。设立数学建模创新实验班、智能技术创新实验班、北斗新时空物联创新实验班,组织学生参加深圳、北京、香港等地创新创业冬夏令营。

  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研究制定《山东大学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行动方案》,规划“智造山东”“健康山东”“文化山东”“经济强省”“海洋山东”等五条服务路径。发起成立山东省技术转移联盟,创建科技成果互动对接渠道,实现高校资源优势互补,推进科技成果向企业产业化发展。与地市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18个,打造覆盖全省地市的技术转移网络。建设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完善“科学研究—应用示范—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全链条、一体化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人才、科技、项目、资本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济南先行区建设。完善校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形成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山东工研院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建设专兼职技术转移服务队伍、科技挂职队伍,派出50余人到政府与企业挂职,召开挂职人员科技服务工作座谈会,发挥挂职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推进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加强国际产学研合作,分别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共建“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山东大学—哈佛国际医学教育中心”、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跨学科学院、德国学院等国际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和科研合作平台。主办IAEC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和国际创新转化与产业升级论坛,共有国内外400多支队伍参加初赛,60支团队参加决赛,600余名国内外专家参加论坛。主办国际海洋创新发展论坛和国际海洋创新创业大赛,共有6个国家的100余支队伍参赛。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