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我的体会是,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力的三要素异曲同工,要从“方向、作用点、大小”抓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我的体会是,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力的三要素异曲同工,要从“方向、作用点、大小”抓起。

  一是找准“方向”,精准发力。我们制定了“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侧重增设服务安徽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引导应用型高校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支柱产业等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报告,科学分析专业建设形势,将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作为编制招生计划的重要指标,主动调减或停招社会需求量小和就业率低的专业,对连续3年报考率或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二是选准“作用点”,持续发力。我们推进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多部门联合,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来确定教学内容;系统开展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和积极性;实施本科高校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应用型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提升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结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

  三是善用杠杆,巧妙发力。实施政策杠杆,全面推进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并把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省委对高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实施资金投入杠杆,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产业升级;实施分类评价杠杆,对高校实行分类评估、分类考核,分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安徽应用型高校建设,取得了成效。70%本科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合肥学院等高校应用型建设成果连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 李和平)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