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019年安徽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召开,会议对安徽省2019年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2月21日,2019年安徽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召开,会议对安徽省2019年教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安徽省将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扭转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体育,缺劳动教育”、“重知识轻品德”、“重应试轻能力”的顽瘴痼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同时,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体育

  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

  今年,我省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树牢“健康第一”理念,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监测,把体育工作纳入现代化教育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

  引导、督促家长和学校不折不扣落实体育锻炼要求,保证学生充足睡眠,将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培养和体育竞技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增强体育的吸引力,丰富体育课内涵。

  同时,根据标准逐步配齐体育设施设备,有计划培养补充师资,落实好校方责任险等制度;继续实施“学生体魄强健工程”,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改进体育教学;发挥足球学院、校园足球试验区等示范效应,有效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化发展;下大力气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美育

  严禁以任何理由挤占美育课时间

  我省将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建立中小学美育课程刚性管理机制,督促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严禁以任何理由挤占美育课时间。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现阶段美育教师缺口问题。

  与此同时,发挥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美育功能,组织开展各项艺术展演活动,继续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工作。大力开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的美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把学校美育工作情况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重要指标,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关键词:劳动教育

  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全国教育大会把“劳”列入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此基础上,2019年,我省将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健全条件保障机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劳动教育能够真正开展起来。

  此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让学生们在家里和学校都养成劳动的习惯,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已做”。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优势,联合中小学扎实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校合力努力破除“抢跑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我省将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合理引导家长的教育选择,着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发挥社会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

  关键词:提升师能

  全面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19年,我省将实施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开展师范类专业三级监测认证。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化教育、科研部门有机整合。

  此外,统筹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做好生活补助提标拓面工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扩大“特岗计划”和“定向公费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规模。“特岗计划”全部投放贫困地区,投放贫困革命老区指标占比不低于80%;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存量指标向革命老区倾斜,增量计划90%投放革命老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定向培养计划和政策,争取把更加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乡村教师队伍中来。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修订、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关键词:教师减负

  不得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

  今年,教育部明确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还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教师从与教育无关的社会性事务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摊派任务,要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评价制度

  严禁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当前,无论是教育系统内部还是全社会,感受最深、呼声最强烈、关注度最高的还是教育改革,我省将围绕破除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一些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上取得突破。

  在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将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强化教育评价指挥棒意识,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种显性、隐性评价方式排查梳理和分析研判工作,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举措。

  同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强化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德育知识,还要注重规范自身行为;以强化师德、师风、师能评价教师,注重规范教师自身行为,分类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健全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四方”评价机制。健全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完善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机制,严禁地方政府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健全督导问责机制,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加强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开展教育评价。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质量评价试点。

  关键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八年级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纳入全省统考

  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我省将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任何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从今年开始,建立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2019年,各地将全面实施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特别是八年级的生物学、地理及信息技术学科已由原来各地自行组织的考查学科改革为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学科,要按省级考试统一规范的要求,加大政策宣传,规范考试组织程序,确保平安、有序实施。除先行试点的马鞍山市、铜陵市外,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科学筹划,于今年8月底之前完成各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和报备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自2020年秋季七年级学生起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最复杂、最艰巨的重大改革任务,我省一方面要下功夫抓好办学、办考条件改善,着力解决组织保障、配套措施缺失等问题,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夯实改革基础。另一方面要认真借鉴试点省、市经验,立足省情、教情、考情,科学制定我省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育脱贫

  对特殊儿童入学实施全过程帮扶和管理

  今年,我省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作为全省教育脱贫攻坚的重点,统筹项目、资金、师资等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支持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对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全过程帮扶和管理,重度参加儿童实施“送教上门”,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程序,推进精准资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

  同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全面推动资助育人工作。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确保食品和资金安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状况。组织动员高校和职业院校面向贫困地区产业需求进行科研攻关、培养适用人才,继续引导、支持高校面向贫困县(市、区)采购农产品。

  关键词:学生减负

  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

  今年,我省将加强APP进校园的统等和管理,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未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同时,坚决纠正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智能机进行作业布置、考试排名公布等行为,杜绝“家长助教化”倾向。

  我省还将加快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健全巡查暗访通报、记分督查、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登记,会同社会综合执法部门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关键词:课后服务

  建立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制度

  放学了,学生没人接,学生没好去处,怎么办?全省各地将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学校组织,城乡同步,因地制宜,学生自愿”的原则,自今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启动课后服务。

  我省将强化中小学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分学段、分城乡提出实施办法,普遍建立弹性离校课后服务制度,将中小学课后服务与落实课程标准、强调综合实践、减轻课业负担、推进德育工作、实现家校共育等结合起来,多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柘视野、增强实践。

  同时,安排好辅导教师,认真分析、合理界定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计入教师课时总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补助。

  此外,课后服务严禁搞“一刀切”,严禁缩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杜绝名不副实的课后服务,严禁将放学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用来集体上课。

  (安徽青年报记者程榕娟采写)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