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意味着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化轨道。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意味着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化轨道。令人欣喜的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申城校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对孩子们而言,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氛围在校园里越来越浓。

  特色活动让学生喜闻乐见

  一个废弃的塑料瓶,要500年才能降解,玻璃瓶要200万年才能降解,上海每天的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两周就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我们该怎么办?2月2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主办的“新学期第一课——垃圾分类是新时尚”系列主题活动在全市中小学陆续开展,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黄浦学校等学校开学典礼上,老师们通过PPT、视频、现场演示、互动游戏等方式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科学常识,对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学期第一课。在上海市紫薇实验幼儿园、六一幼儿园等幼儿园,也以垃圾分类等为主题,举行了各具特色的环保教育活动。

  全面实施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指示的切实举措,是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系列主题活动中,市教委、市绿化市容局组织上海惠众公益中心和上海绿色账户等专业机构,组建数支讲师团,到全市16所中小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各区教育局将结合中小学校新学期开学,组织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现场交流等;同时专门制作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短片,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并结合各校日常的宣传教育,加强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倡导学生身体力行,巩固垃圾分类环保理念。

  据悉,本次主题宣传活动由上海申创教育发展中心、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联合承办,旨在培养学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环保理念,以小手拉大手的模式,让社会各界关注“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工作,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进一步深入人心。

  育人为本让学生受益终身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根据上海市《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市教委通过“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育人为本,扩大宣传普及,坚持提质增效”等方面,全面推进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2018年以来,在市教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在市、区、校各个层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注重通过“上海教育”“阳光校园”“第一教育”等新媒体途径加强宣传推广,并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垃圾分类的理念通过学生传递,在学校、家庭、社区全覆盖渗透,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一体式发展。2018年11月,市教委联合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开展上海市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专题培训活动,组织专家在全市各区开设20多场专题培训,全覆盖式培训本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3000余名科普教师,全面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还积极调动周边资源,引入志愿者进社区,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小手牵大手”、“绿色账户”网上注册、成立“绿色账户专项公益服务团队”、“垃圾分类讲师团”等活动,营造社区家庭垃圾分类活动的良好氛围。邀请专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志愿者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关注家庭、社区,考察垃圾分类情况,开展绿色志愿行动。

  同时,市教委始终坚持育人的核心理念,把课程教育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的主阵地,把环境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各学校结合各类专题教育和活动,将生活垃圾的产生的源头、过程的减量、环境的影响、末端的处置等全面直观地融入各个主题教育中。上海各中小学在学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中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等环境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落实,形成了众多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有效保障了垃圾分类相关专题教育的落实,并对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日常生活习惯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譬如,长宁区虹桥中学结合“食育”、“光盘行动”等专题教育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学习厨余垃圾制肥、环保酵素制作等,在指导学生将厨余垃圾制肥的过程中,还与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密切关联,不少学生专门撰写了参与垃圾分类、环保研究的心得,获益良多。长宁区实验小学通过编写垃圾分类儿歌、绘制科技小报、四格漫画等形式融入日常教学,还鼓励高年级学生通过开展合作小组小课题等方式走进周边办公楼宇实地探究,为更好推行垃圾分类献计献策,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