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安徽省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年”活动。开展师风师德专项治理。印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四个专项整治”的通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

  奖惩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安徽省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年”活动。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推动中小学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积极营造有利于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印发《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依法规范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意见》和《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试行)》,明确规范办学行为的标准和基本要求,以及师德行为的11条底线,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建立工作月报、典型通报、激励约束、督促检查、整改问责等工作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开展师风师德专项治理。印发《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四个专项整治”的通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工作。

  开展“安徽最美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经遴选推荐、公众投票、专家评审,共评选出100个“安徽最美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案例。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在庆祝第33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并从中遴选部分实绩突出的教师组成“安徽最美教师”师德报告团奔赴全省开展了16场巡回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成效成绩
  近五年,全省有100人获国家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688人获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安徽最美教师”称号,486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

  创新管理,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

  在创新编制管理方面,我省坚持“统一标准、适当倾斜,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原则,统筹存量编制资源,建立全省一体、城乡统筹、余缺调剂、周转使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

  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

  重新核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以市、县(区)为单位,重新核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用于保障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同时,规范编制使用与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成效成绩
  教师配置状况得到改善,初中生师比由13.2∶1下降到13.0∶1,高中生师比由18∶1下降到13.9∶1,中职生师比由29.2∶1下降到27.4∶1。

  完善补充,打造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在完善补充教师机制方面,这些年,我省坚持完善中小学教师“省考县管校用”制度,做好新任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指导各地优先补充乡村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积极完成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和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招生工作。同时,做好安徽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成效成绩
  2015年~2018年,全省新任中小学教师招聘岗位共计5.4167万个;聘用特岗教师1.1905万人;定向培养7193名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占67.2%。

  深化改革,探索“无校籍”管理

  为创新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实施范围、改革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新机制提出了指导意见,并要求各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工作。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调研和基础教育各类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情况调研。完成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规范类别名称后教师职称过渡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意见》,提高岗位结构比例。中小学教研、电化教学机构高级40%、中级45%;普通高中高级35%、中级45%;初中高级20%、中级40%;小学高级8%、中级60%;教学点高级10%、中级60%;幼儿园高级8%、中级60%。

  加大交流轮岗力度。2018年,全省各地按照教师交流轮岗有关要求,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指导31个受援县(区)通过跨市选派、市统筹选派和县支援乡镇等方式,扎实做好“三区”人才支教工作。

  成效成绩
  我省共有四个国家级“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是改革示范区最多的省份之一;2013年下半年至今,教师资格认定方面,共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21.2802万人;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方面,注册合格51.5087万人,暂缓注册2909人,注册不合格16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方面,共组织10次面试,面试合格14.4145万人;评选出全省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227名,中职学校正高级讲师15名;高级职称比例不断提高,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分别达到0.2%、1.8%、17.2%、30.0%、27.6%、36.2%,均比2012年有明显提升。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1.54%。

  狠抓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我省积极推进国培实施改革,进一步下移培训管理重心,落实县(区)和学校教师培训主体责任。印发“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指导意见。举办全省教育管理干部及骨干教研员专题研修班,以及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此外,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机制规范培训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完善培训项目立项论证机制、培训项目承办单位遴选机制、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机制和培训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机制。

  成效成绩
  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03%、100%、99.97%、98.33%、94.15%、99.22%,其中,95.7%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3.0%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71.5%的普通高校教师取得研究生学位,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16.1、14.1、11.8个百分点;构建起“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区落地”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和高等院校(远程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起“专题+自主”式双向选择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起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

  加大投入,提高基层教师待遇

  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积极推进金寨县等12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大别山片区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指导各地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教师荣誉证书发放工作。印发《关于做好农村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农村教师住房全面纳入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

  成效成绩
  2013年以来,我省12个连片特困县向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超过五亿元;全面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实现所有在职在编乡镇工作教师全覆盖,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00元~500元;“十二五”期间投入6.4亿元,支持经济条件差、地理交通不便的48个县489所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3391万套,总面积46.9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4.5379万套。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