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高中教育处了解到,全省新增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09所(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3所,“985工程”高校1所,“211工程”高校3所),学校数量跃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三位。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高中教育处了解到,全省新增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校数量达到109所(其中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3所,“985工程”高校1所,“211工程”高校3所),学校数量跃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三位;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八所;每10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2259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7%(居全国第13位,中部地区第2位),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2005年,省里提出到“十二五”末建成“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的“双百工程”,2010年,“双百工程”目标提前达成。同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高教强省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持续深化“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理念,先后就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和高水平大学等方面做出部署,出台相应配套保障政策强力予以推动。我省在较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上,加快向高等教育普及化、优质化方向迈进。

  应用型高等教育成“安徽特色”

  多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工作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分类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特色鲜明。1998年以来,全国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量高职院校升本,逐渐面临着发展道路的选择。2003年,合肥学院在其前身安徽联合大学开展中德合作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经验,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率先开始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2008年,我省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在全国较早开展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实践,先后做出系列部署安排,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予以推动,先后出台《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系列文件,对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应用型大学建设做出系列部署,在基础建设、保障机制、平台搭建、人才师资等方面做出政策安排。我省在全国较早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和“地方性,应用型,合作式,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改革实践,通过分类支持,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多元化办学,以合肥学院为代表的若干所院校成为突出典型,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导向作用,初步构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16年启动《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省属高等学校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等,目前已遴选建设4所特色高水平大学、2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和25个一流学科。

  坚持内涵发展与机制创新并重

  坚持内涵发展,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多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心向内涵发展上转移,围绕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关键,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围绕服务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对接发展需求,巩固加强基础学科,加快发展应用学科,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强化以生为本,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省政府出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推动协同育人,强化实践能力提升,初步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联动机制,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省,校”三级体系,我省高等学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前两位,实现所有本科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覆盖。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成绩位居全国前列。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7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了我省。

  坚持机制创新,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进一步创新高等学校用人机制,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开高等学校编制周转池制度。创新高等学校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高等学校编制周转池制度,有效缓解了高等学校引进人才的编制“瓶颈”问题。深化高等学校教师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着力扩大高等学校职称评审权限范围,从2017年起,将高等学校教师系列正高级及以下职称和实验系列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一次性全部下放至高等学校。同时,出台支持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明确高等学校离岗创业人员三年内保留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期间取得的科技开发或转化成果可作为职称评聘依据。创新高等学校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高等学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对经评审认定后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和人才团队,由学校自主确定其薪酬待遇和发放方式。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用人自主权,明确高等学校可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紧缺学科专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鼓励、支持应用型高等学校面向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性人才。

  “产学研”落地服务地方发展

  坚持服务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省高等院校在提供技术源头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高等院校面向发展战略需求和重点领域,开展战略高技术研究开发,重点布置实施一批战略关键前沿技术研究。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推动专业、技术和人才全面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发展重大需求和产业前沿构筑创新平台,全省高等学校共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32个。同时,全省高等学校还建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产出了一大批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及技术转让实际收入连续多年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2015年~2017年间省科技重大专项463个项目中,70%以上专项是产学研联合协同攻关。推进开放办学和校地对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示范作用进一步发挥,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近年来,在皖留学的外籍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项目不断增加,我省实施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中高等学校牵头承担项目占40%以上。校地合作省内、省外双向拓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共建的产学研中心和校区纷纷落户我省,全省大部分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及部门、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高等学校教师服务企业创新已成常态。

11.jpg

  2018年10月25日,由省教育厅、德国下萨克森州科文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合肥市召开。研讨会以产教融合与“双元制”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等为主题,中德约500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22.jpg

  8月31日,由省教育厅、蚌埠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安徽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在安徽财经大学举办。

  数说高校学科专业

  目前,全省共有专业点数量5003个,其中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5%以上。我省2018年省属高等学校研究生计划总量达到1.3687万名,是“十二五”末的1.4倍。经积极申报争取,2018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公布我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共112个,增幅达30%以上,一些新增学位点不仅与发展密切相关,还填补了我省学科授权空白领域。

  数说产学研

  据统计,2015年~2017年我省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33项,其中高等学校承担2760项,占85.4%;省自然科学基金共安排项目1421项,其中高等学校承担1158项,占81.5%。期间,全省高等学校共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技奖14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二等奖数量占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二等奖总数的60.7%。

  数说高等教育投入

  2012年,我省本科高等学校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万元,2017年实际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3万元;2015年起实施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生均拨款水平逐步提高,2017年达到1.2万元。

  我省高等教育总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11%。

  2018年在本科高等学校生均拨款之外安排“高等学校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重点支持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着力保障高等学校编制周转池制度等高教领域“放,管,服”改革。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