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沂立足实际,坚持把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教育教学转型升级、促进教育从外延转向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创新举措,多方争取政策,建平台,强应用,促均衡,在教育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临沂立足实际,坚持把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教育教学转型升级、促进教育从外延转向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弯道超车的有力抓手,创新举措,多方争取政策,建平台,强应用,促均衡,在教育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智慧教育云平台已覆盖全市1700所中小学,惠及11万教师、150多万学生。全市现有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中央电教馆“百所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2个,省级区域综合试点6个,省级试点学校71个,市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验学校200个。
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一是科学论证、达成共识。在外出学习调研、借鉴外地经验、征求县区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购买教育云服务专题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市经信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团队,科学论证云平台建设方案,达成了政府、企业、教育“三方合作”共识。二是政府投入、统招分签。为避免县区分散投入、重复建设,2017年1月,我们按照“统招分签”形式,与拓普公司签署五年合作协议,确定由政府出资购买教育云服务。资金投入采取“以县为主、市级奖补”的方式,市县两级按照2:8的比例承担,5年总投入4.34亿元。三是提高标准、强化保障。为满足投入需求,保障学校承接云平台服务能力,2017年4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联合行文,要求适当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和电教费经费标准,由小学66元、初中84元分别提高至小学90元、中学110元,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实现教学研深度融合。一是实现研发课程“优质化”。2016年,市教科研中心在托普公司成立教育教学研发中心,从全市首批筛选500名优秀骨干教师,组成名师资源建设团队,集中开发精品课件、精品教案、趣味微课等课程资源。同时,聘请高校专家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审核,确保课程实用性和优质性。三年时间,课程资源建设从1.0版的教案和课件,升级到2.0版的课件和学案,再到3.0版的精品课件、精品教案和精品习作,现在已经升级到4.0版。4.0版在充分吸收前3个版本优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制作微课,并延伸到精准练习组卷和学业测评。我们计划两年内建设精品微课资源2万余节,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全学科的4.0版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开发优质课1.48万节,精品微课9207节,引进课程资源213余万份,引进中小学电子教材175套。同时,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研发的人工智能在线学习产品正在测试,明年便可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应用。在线学习产品推广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就可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点,多维度分析学生的技能、学科核心素养等指标,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实现培训教师“全员化”。实行“线下集中培训”,与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研发出《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教材》,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程授课。目前,全市举办培训85期,累计培训5万人。实行“网上全员培训”,将优秀学习课件、讲座视频等材料制作成培训套餐,重点组织班主任、“名师”培养对象、新入职教师等人员进行远程学习,与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互补,实现教师培训全员覆盖。三是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在“三通两平台”中,“人人通”最为关键。以“人人通”项目带动学校、教师空间建设,让每位师生都能自主修改空间、增减应用项目、设置公开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需求。目前,全市共建设学校空间1267个、班级空间2.8万个、教师空间8.3万个,用户数达202.7万人,覆盖率达90%以上。
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我们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鼓励优质学校组建办学联合体,建设了信息化“四个课堂”。一是建立城乡精品课专递课堂。开展骨干教师精品课示范教学,挑选200名城区骨干教师,定期录制精品课,上传到网络共享平台。利用“班班通”为乡村教师做示范授课,发挥优质课程资源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城乡同步互动课堂。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录播互动课堂的特点,学区集团学校统筹编排课程表,结对学校同步授课,实现城乡同步互动课堂常态化。三是建立需求定制课堂。以乡村学校现状为基础,按学科需求,进行定制服务。在云平台数据库,建立需求供给课堂,按照村小和教学点的需求授课。对于英语、音乐、美术等农村弱项学科,采用互动课堂的方式授课。四是建立家校互动课堂。通过平台发布学校通知公告,让家长通过“智慧课堂”APP端,随时查询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随时接收作业布置情况,随时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同时,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创建和 ”50所,惠及中小学生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