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中首次提出“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强调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支撑和引领浙江教育现代化。

  2016年,浙江省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中首次提出“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强调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支撑和引领浙江教育现代化。以此为标志,浙江教育信息化步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开始智慧教育的探索实践。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也将是形态的转变。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制度为保障,运用信息技术对资源配置、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创新,通过数据导向为学习者提供丰富而有差异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信息化在“ 政务”服务为核心,大力度推进数据共享,实现学籍数据与公安户籍、卫计出生数据的云端融合,为教育布局与招生政策制订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民政部门低保、特困、残疾等数据,精准定位困难学生受助对象。

  以开放跨界思维创新教育发展机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从主要依靠教育系统自身建设走向社会联合。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中探索“按用付费”新机制,汇聚来自学校、教师、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

  智慧教育再认识

  服务教育现代化大局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方位。教育信息化虽然最初以技术手段的面貌出现,但技术本身不是目的。推动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由此,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立足点在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教育信息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路径和方式,都在学校和师生的实践中形成和产生。只有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教育信息化工作方能焕发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连通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教师。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具创新的理念,而且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要学会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和态度。

  符合伦理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技术应用的伦理法则源于教育的育人本质。任何抑制学生能动学习过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技术应用,都是违背教育道德和技术伦理的,也绝不允许进入学校和课堂。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施建国)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